山东多地打造“无证明城市” 优化营商环境

2021-02-23 13:25:00 来源: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日前,山东省淄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淄博市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到今年9月底前,淄博市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保留的全部证明事项无需群众提交,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

  在此之前,山东包括济南、济宁、日照、枣庄、滨州在内的多个地市,皆提出打造“无证明城市”。

  闪电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作为率先提出和启动“无证明城市”的山东城市,济南在2019年9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制度创新加快流程再造实现“在泉城、全办成”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证明电子化工作,选择群众办事频率高、便于网上共享的事项试行‘电子证明’,努力打造‘无证明城市’。”

  随后,济宁发布《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提出要探索创建“无证明城市”;日照推出《日照市打造“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2021年6月30日前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的目标;在滨州市举行的“攻坚2020·筑梦富强滨州”市政府工作部门、单位年终“亮结果”政务公开活动上,滨州市司法局提出打造“三位一体”滨州版“无证明城市”……

  闪电新闻记者注意到,2021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山东要聚力在市场化改革攻坚上求突破见实效,着眼优化制度供给,更大力度破除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力争营商环境评价进入全国前列。

  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新闻发言人于成河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期间,山东将更大力度推进数字政府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数字化政务服务效能,打造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办事流程。

  在这样的前提下,山东多地打造“无证明城市”,是其深入推进“减证便民”,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实,翻看山东最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成就,就能发现山东在深化“一次办好”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一系列措施推出后的收获有多喜人。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山东“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营商环境美誉度呈现不断优化上升趋势。比如,在前不久权威部门发布的“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榜单中,山东就入选了中国营商环境最好的十个省份。

  毫无疑问,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无疑体现出整个地区综合实力的发展。但是要想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山东多地打造“无证明城市”的发展目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彰显了山东各地城市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

  当然,“无证明”不等于“零证明”或不需要证明。具体指的是一个城市市域范围内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在办理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事项时,无需申请人再到本市相关单位开具证明,而是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证明免提交。

  《淄博市建设“无证明城市”实施方案(试行)》提出,凡是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事项一律取消,对确需保留的证明事项,以企业和群众不用提交证明材料为导向,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通过数据共享、告知承诺、部门核验等方式,实现办事过程无需提交证明材料。9月底前,淄博市各级行政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保留的全部证明事项无需群众提交,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山东率先提出和启动“无证明城市”的城市,济南在历经近2年“无证明城市”的创建,交出了鼓舞人心的成绩单:

  “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济南共梳理明确24个市直部门共982项证明事项实施标准,其中,330项通过直接取消、数据核验、网上开具、告知承诺、部门代办等方式办理,493项由公民和法人自持法定证照和凭证办理,不再要求群众和企业提交证明,实现了提供证明的责任由“百姓之肩”换到“政府之肩”。

  此外,《济南市市直部门证明事项实施清单》自去年10月实施后,全市已减少群众和企业提交各类证明材料5000余件,“无证利民”成效初显,打通了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从“减证便民”到“无证利民”,随着越来越多地市推动“无证明城市”的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叠加效应更具优势。可以想见,未来百姓办事更方便,企业办公更简化,摆脱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堵点”“痛点”,“无证明”或将成为山东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一张闪亮的名片。(贺晓菲)(完)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