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遍地红 党史云游学】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革命精神代代传承

2021-03-11 09:0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学史明志守初心,砥砺前行勇担当!鲁网·泰山财经推出特别策划:“齐鲁遍地红 党史云游学”——每天一张海报,扫码可读文章,和您一起云游红色场馆,追忆峥嵘岁月,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余人强渡黄河天险,一举突破国民党军“黄河防线”,转入外线作战,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当年渡河指挥部就设在今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的沙河崖村(原名蒋家庄)。 

  走进沙河崖村,一条南北街道穿过村庄,一座历经沧桑而保存完整的青砖院落映入眼帘,它就是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它与建在前面的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馆、渡河广场,共同组成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纪念着当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那段气势恢宏、彪炳史册的光辉历史。 

  从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军民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歼灭了国民党军大量有生力量,使双方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显著变化。在这一形势下,国民党政府堵塞了1938年按照蒋介石的命令炸开的花园口黄河大堤口门,使黄河水回归故道,从而形成了从风陵渡至济南约1000公里的“黄河防线”。 

  根据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伟大战略决策,1947年5月,中央军委向晋冀鲁豫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发出挺进中原的指示,命令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大军,在鲁西强渡黄河。 

  

  刘邓大军在沙河崖村设立渡河指挥部时,当时的村长蒋广立与一墙之隔的邻居孔月仙商议,将指挥部设立在她家,以便照应,孔月仙高兴地应允。孔月仙的院子有三间北屋、两间东屋,两间西屋,东西屋是厢房,矮小,墙皮有些脱落。于是,孔月仙腾出来上房,准备让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居住,二人坚决推辞。最终,刘伯承、邓小平分别居住在东屋和西屋,孔月仙一家人居住在上房(堂屋)。 

  鲁网记者曾于2017年采访过孔月仙的二儿子蒋景良。他告诉记者,小时候听母亲说过,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曾两次居住在他家。那时,母亲才21岁,但思想觉悟很高,父亲后来随大军南下。指挥部设立在这里后,两位首长、警卫员等与他们一家人相处非常融洽。渡河前,邓小平还赠送给母亲孔月仙一个点心盒,留作纪念。如今,这个盒子就陈列在指挥部旧址的堂屋内。 

  

  该村曾经任女民兵连连长的于春梅回忆说,渡河指挥部设在该村后,每到周日,他们都到指挥部听邓小平讲课。两位首长对待民兵很亲切。

  强渡黄河,需要大量船只,而造船就需要大量木材。英雄的聊城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下,紧急动员起来,封购大树、准备苎麻、采购桐油,挖铁路凑钢材,昼夜赶造渡河船只。有的百姓把家里的门板甚至老人的寿材板都献出来用于造船。 

  

  同时,阳谷县及聊城人民子弟兵积极参军参战,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天险作出了突出贡献。1947年6月26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晋冀鲁豫野战军鲁西南战役作战命令》。6月30日,刘邓大军12万将士在西起濮县临濮集、东至东阿县位山300华里的“黄河防线”上强渡黄河,一举突破了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黄河天险。7月4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离开指挥部驻地,过河南下。 

  

  时光荏苒。如今的指挥部旧址真实再现了当年刘邓两位首长在沙河崖指挥作战和艰苦生活的场景。渡河广场设计为两阶式,代表着刘邓两位首长曾来这里居住过两次,广场中央是按照1:1的比例采用花岗岩制作的人物雕像,展现了刘邓两位首长带领战士们渡河的情景。纪念馆展厅则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影片资料,以及当时的一些文物,详细地介绍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前情后果,共分为战前形势、渡河准备、强渡黄河、渡河战役、拥军支前、刘邓合作、阳谷革命史、继往开来等八大板块。 

  目前,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已经成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聊城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聊城市十大红色纪念地、聊城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聊城市党史研究基地。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战役纪念园所承载的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也将一代代传承下去。(鲁网·泰山财经记者 庞孝君)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