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方向前进丨永葆为民初心,绘就全面小康幸福图景

2021-06-15 21:39: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做民生工作,首先要有为民情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重若千钧。2018年6月,总书记视察山东,进社区、问菜价,入农户、话收入,深情厚望和暖心关怀,如阳光般温暖了亿万齐鲁儿女的心。山东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小康的幸福图景,在海岱之间徐徐铺展。

  这是不断刷新的“民生高度”,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处用力,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

  全面小康成色愈加饱满

  “小区变化太大了!有亲戚来,以为是走错地方了!”68岁的田中美乐得合不拢嘴。

  亮堂一新的外立墙面、整齐划一的停车位、干净整洁的沥青路、修葺有序的绿化景观……在济南市历下区燕山街道紫香园小区住了20多年,田中美终于如愿以偿过上了“新生活”。5月12日,“新生活”再添一笔:自己的单元开始加装本小区第一部电梯。

  从过去的“脏乱差”到今日这番“新光景”,紫香园小区实现“逆生长”始自去年被纳入燕山街道“东源路片区老旧小区整治”改造项目。

  “从‘单一小区整治’到‘集中连片改造’,不光是范围、面积的扩容,更是理念的转变。”燕山街道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负责人郎海昌说,水电气暖、雨污分流、光纤网络联动改造,让老旧小区既有“面子”更有“里子”。而统筹建设片区大食堂、日间照料中心,则让东源路片区5个小区的1444户居民,被纳入共享的“15分钟生活圈”,美好生活“近在咫尺”。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2018年6月,总书记在视察青岛市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时强调。

  在如今的上流佳苑社区,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想散步,家门口就有“口袋公园”和“山头公园”;想看书,区里就有两座国家一级图书馆……于细微处,见民生服务之精细与丰富。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收入、社保、医疗、养老、居住、环境、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等问题,扎扎实实把民生工作做好。

  牢记嘱托,面对1亿多山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山东把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持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聚焦“不平衡不充分”处发力,扎扎实实补短板强弱项。

  ——看投入。近几年,山东近八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民生投入“只增不减”,去年全省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20%以上。

  ——看收入。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726元和18753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12年的2.58:1缩小到2.33:1。

  ——看脱贫。5年攻坚,全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51.6万人,60多万黄河滩区群众今年将全部实现安居梦。

  ——看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目前,全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至3096.3万人、4587.7万人;2020年,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9697.8万人,位居全国第3位。60周岁以上老人不分国籍、不分地域,在山东一律享受免费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6项政策。

  “这些年山东不断补齐民生短板,提高公共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水平,全面小康‘成色’愈加饱满。”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教授王格芳如是说。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小康有不同的愿景。

  今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山东持续刷新“民生高度”。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省份,山东不仅实现让劳动者“好就业”,更努力让劳动者实现“就好业”。

  21岁的蒙阴小伙宋英杰,是美团蒙阴站的一名外卖骑手,每天骑着电动车送四五十单、行程100多公里,每个月稳定收入5000元。让他惊喜的是,从今年5月开始,他有了一份总保额为100多万元的意外伤害险。

  新就业形态活力持续迸发,从业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山东在全国首创建立新就业形态灵活就业意外伤害保险补贴。宋英杰就是受益人之一。

  “2018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上下功夫。”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夏鲁青介绍,通过出台“六稳”落地见效30条、稳定扩大就业20条等政策措施,克服疫情影响,2020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2.7万人。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7.6万人,同比增长23.13%。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山东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健康强省”列入“九个强省突破”,健康山东跑出“加速度”。无论是基层卫生所,还是城市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跨越提升,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9岁。

  以铁的决心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山东实现全省所有获证食品销售者风险分级,建立起基于风险管控的精准监管机制。在聊城,一批“农业首席质量官”活跃在农产品质量管理第一线,从种植到出厂检测层层把控,给农产品加设了一把“安全锁”。

  民生福祉的内涵日益丰富,美好生活的图景也日渐清晰。

  这是直抵人心的“民生温度”,聚焦“急难愁盼”处用心,“两只手”协同发力——

  扎扎实实惠民生解民忧

  家住济南市建设路世纪佳园的孙女士,每周都要接送孩子去长清区济南大学城实验高中上学。以前她要走经十路、绕城高速,很麻烦还堵车,现在出门不远,向西一直直行就能到达,非常方便。今年2月,济南市出了名的“卡脖路”——刘长山路最后一段瓶颈路打通,全线实现双向六车道,东西交通又增加一条顺畅的“大动脉”,很多像孙女士一样的市民点赞:“济南市第二条‘经十路’来了!”

  最近,还有这样一则让人印象深刻的“暖新闻”:为解决市民出行“停车难”,潍坊市在先期推行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放公共场所供市民限时免费停车,并在省内率先开放城区道路免费停车。截至5月25日,全市已开放停车泊位35万多个。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一条“卡脖路”的打通和一条破解“停车难”的新政,折射的是共同的“为民情怀”。要抓住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问题,持续精准发力、有序有力推进,同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基本、补短板,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从2019年我省确定滚动实施20项重点民生实事,2020年全部完成,到今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再度开出重点民生项目清单;

  从省委带领齐鲁儿女战风斗雨抗击台风,到疫情期间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不计成本、不计代价”全力救治,全面保障老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山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将“人民至上”落实到一项项具体行动中,扎实做好民生工作的导向亦十分明确: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

  “上个月刚领到2000元临时救助金,现在每个月又能领到565.5元的低保救助金,家里压力一下子减轻了。”这几天,临邑县恒源街道张庙村村民许有林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今年3月,许有林的妻子突发疾病,丧失行动能力,需长期卧床,为照顾妻子和年幼的孩子,许有林无法外出打工。低保救助,让这个家庭重燃希望。

  对困难群体的关心关爱,体现着一个地方的民生温度。去年,山东将9类350万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升22%以上。省民政厅副厅长赵立杰表示,缩小城乡低保标准比,是今后重要的工作内容,到“十四五”末,力争把标准比缩小到1.3:1以内。

  一“老”一“小”问题,最是牵动人心。

  5月14日上午,平阴县孝直镇第二中心幼儿园“科学发现室”,20名“大一”班的孩子,正在老师指导下组装望远镜。“我们园承担周边6个村的幼儿教育,虽然是一所农村幼儿园,但因为有各级学前教育发展资金支持,园里也建了能动手实践、探索发现的‘科学专室’。”孝直镇第二中心幼儿园园长王红霞笑言。

  为破解“入园难”“入园贵”,山东不断发力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并实施了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2020年,全省共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463所,新增幼儿学位30.1万个。无论“城市娃”还是“农村娃”,都能在家门口读上优质园。

  做好民生工作,山东始终注重政府、市场“两只手”协同发力。在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调动社会力量,激发市场活力,让公共产品供给稳步改善,破解民生难题有了“新思路”。

  在泰安市泰山医养中心,只要天气好,80岁的孙兆桐和老伴儿都会出来晒晒太阳。去年,孙兆桐在家偶然摔伤,虽无大碍,却让两个子女特别担心。“子女很孝顺,但我们不想把孩子拴在身边,就搬到了这里。”孙兆桐老人说,中心设施环境好,休闲活动多,还有医护人员在身边,自己和孩子们都放心。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山东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22.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20.90%。这既是不小的民生压力,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山东将医养健康产业作为“十强”产业之一,加快建设医养结合示范省。组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筹建康复大学,扎实推进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北方)中心建设……山东医养健康产业全面起势、蓬勃发展,产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

  “抓民生也是抓发展。山东推出的这些举措不是‘应急招式’,而是让民生各领域之间、民生福祉和经济增长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探索促进民生改善的新发展模式。”山东省社会养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子美认为,这是治理能力的重要提升。

  这是持续加码的“民生力度”,聚焦“重点关键”处用情,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民生新跨越

  扩大民生保障范围、提高民生保障水平,需要改革来推动;扎实的民生举措、暖心的民生实事,需要长效机制来固化。步入“十四五”,山东以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民生跨越,善借市场的力量,善走创新的路子,善用整合的办法,让老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突出重点、紧盯关键,集中“火力”,啃下“硬骨头”。

  当前,新冠疫苗接种正在齐鲁大地有序推进。东营将全市划分为6098个小网格,配备6100名网格员,实现了接种人群精准定位。“我们将符合接种条件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储备范围,由辖区卫生健康部门根据接种需求统筹安排,确保居民对疫苗接种应知尽知、应种尽种。”东营市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鲍建强说。

  去年以来,山东把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作为九大改革攻坚行动之首,强力推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山东公共卫生“应急”突破,成为民生领域深化改革最直观、最生动的“观测窗口”。

  制度创新、统筹推进,民生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

  “您好,我们是烟台反诈骗中心。您刚接的电话是诈骗电话,您没相信他吧?有没有透露个人信息?”这是5月19日上午,烟台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民警孙振东,在15分钟内拨通的第8个提醒电话。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已成为发展最快、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健全体制机制,完善工作体系,成立省市县三级反诈骗中心,布建“全省通信信息诈骗技术防范平台”……仅2020年,山东就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5亿元。“下一步,加快建设省市县三级新型犯罪研究作战中心,做强技术反制,筑牢技术防范‘防火墙’。”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李民说。

  实施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收统支改革,企业养老保险委托运营基金五年到期收益率35%以上;

  省级层面“组团”开展药品和耗材带量采购,实实在在降低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试点工作,持续打造“山东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民生“礼包”更加厚重。

  近年来,围绕公众关心的就业、社保、教育、健康、养老等领域,山东努力提供从生到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打造了义务教育入学“零跑腿”、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刷”、养老待遇资格“静默认证”等一大批智慧应用。

  100个高频民生服务事项和100项主题式服务事项,实现“一链办”“一次办”“极简办”,公共服务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换位思考、亲身体验,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当前,全省各级各部门正致力于推动服务理念重塑、管理模式再造、办事方式转型。全省人社干部,全员以办事单位群众和经办工作人员“两种角色”走流程,找痛点、疏堵点;全省卫健系统,各级党组织负责同志走进村居场站、走进患者家中、走进科室诊室、走进工厂车间,现场体验发现问题……

  让群众“出题”,请群众“阅卷”,民生改革进一步改到群众的心坎上。

  行到半途须努力,欲登绝顶莫辞劳。永葆为民初心,永葆奋斗精神,“赶考人”将始终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把人民幸福镌刻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征程上,把更多“幸福花开”的故事,写进亿万人民的心间。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