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滩变废为宝 阵阵飘稻香——“唱响家乡美·特色乡村行”走进袁隆平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2021-09-23 23:31:00 来源:中国山东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9月23日讯 (记者 孙小茹 韩蓓蓓 赵琪琪 曹涛 ) 今天是第四个全国农民丰收节,上午,“唱响家乡美·特色乡村行”融媒体直播活动走进潍坊寒亭区袁隆平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探访盐碱滩上稻花飘香的奥秘。

   

  秋收时节,走进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稻穗金黄迎风招展。

   

  据了解,2019年,袁隆平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项目落户寒亭区,依托禹王湿地资源禀赋,规划总面积18万亩,由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合作打造的袁隆平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我们项目2020年7月份开工建设,预计到2025年6月全部竣工并投入运营。现在已经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海水稻种植基地、全国唯一的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山东滨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行政主管孟洋在直播中介绍,目前项目建立了由26名科技专家组成的技术辅导团队,集中开展温室育苗、种子培育等领域科研攻关,加速种植技术落地转化。

  “在袁隆平院士团队支持下,目前项目已建成育苗温室、高温大棚24座,种植规模达到2.51万亩,规划形成以海水稻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创新为理念、文化为支撑、富民为根本、市场为导向的‘海水稻+’新型农旅综合体。”孟洋说。

   

  海水稻项目建设以生态为本,旅游为先,美丽乡村为重,海水稻为核,文化展示为目标,三产结合为模式,湿地修复为责,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愿景,聚合海水稻产业各生态资源,建设以种植为基础、生态为依托、旅游为引擎、富民为根本的海水稻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海水稻+”产业化生态圈。

  项目一产主要建设10万亩海水稻种植基地,通过推广种植“海水稻”,让亿亩荒滩变粮仓,通过作业农机、智慧农业技术和生物发酵工程示范,以及农田现场示范教学等方式,在当地打造“海水稻种植+智慧农业”全产业链。亲身体验真正的“未来城市”的智慧生活。集合智慧家庭、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金融等智能生活体验,以及为小镇运营提供智能化和信息化服务。

   

  围绕海水稻产业,二产建设海水稻产品深加工中心,通过打造海水稻产业生态品牌“种福田”,将海水稻精深加工制成米饼、米酒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条;同时加强与天猫、泸州老窖等电商平台合作,提振品牌影响力。孟洋介绍说,"海水稻深加工产品,我们还会在淘宝、京东、网红直播间等平台上进行售卖,并与50多家公司达成团购销售意向。"

   

  三产主要依托禹王国家湿地公园文旅优势,多方要素以“稻”为媒互动耦合,打造集农业科普、康养医疗、休闲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稻香小镇。着力构建“海水稻+”产业化生态圈,真正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将曾经的盐碱地彻底“变废为宝”,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引进国内先进的海水稻种植技术,围绕农业核心板块---农业科技示范和推广,以现代农业发展为导向,遵循现代高新农业发展思路,开展科技创新、产业融合,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引领进行驱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典范。

  公司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农民的增收渠道也逐步拓宽。如今,当地的村民不仅可以实现"家门口"就业,在合作社中赚取务工费用,土地流转后,通过海水稻一产种植、二产深加工相结合,还可以获得不低于1000斤小麦价格/亩的土地流转费,实现收入翻番。

   

  项目建成后,袁隆平海水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将区形成一个集文化展示、农业科普、新型农民培训、康养医疗、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都市农镇,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附加值,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城乡精神文明对接、保护原生态文化,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次全省“唱响家乡美·特色乡村行”跨平台融媒体联动网络直播活动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中国山东网承办。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