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劲更足

2021-10-20 18:53: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今年以来,歌尔股份有限公司TWS(真无线蓝牙耳机)和VR/AR(虚拟/增强现实设备)的出口业绩持续飘红——这两种产品市场尚未爆发时,歌尔就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如今迎来发展风口。受益于此,歌尔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59.38%-71.64%。

  刚刚出炉的前三季度山东外贸成绩单显示:山东进出口总值2.1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8%,比2019年同期增长41.9%,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在前六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均居首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走过前三季度的山东经济,延续了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质的提升更加明显。

  面对持续演变的全球疫情形势、更趋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省发展呈现由“量”到“质”、由“形”到“势”的明显转变,高质量发展一步步走深走实。

  猛药去沉疴,提质又增效

  ——“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优势产业集群数量全国居首

  光刻胶是半导体芯片制造工艺的核心材料,潍坊星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凭借多年自主研发,今年实现了部分光刻胶产品的技术突破,其中,先进封装用正胶已拿下国内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今年上半年,山东化工全行业利润率达到7.5%,相比去年的4.3%提高了接近一倍,“顶梁柱”产业已经撕掉安全环保隐患多、结构性过剩压力大的“标签”。

  经济结构偏“重”、能源资源消耗大,是山东转型发展的“心头之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殷殷嘱托,山东加快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明确提出要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初步蹚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动能转换之路。

  持续推进落后动能出清,为新动能发展腾出了更大空间。山东累计关停整治散乱污企业11万多家,关停化工企业2300多家,化工园区由199家压减到84家;压减钢铁产能1840万吨、炼油产能2201万吨、电解铝产能321万吨。

  结合资源禀赋,科学谋篇布局,集中培育“5+5”十强产业,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技改项目7万多个,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航型”企业培育工程,在轨道交通装备等42条重点产业链中全面推行“链长制”,73个雁阵形产业集群规模突破4.7万亿元,优良产业生态正在齐鲁大地加快形成。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挑战的有力武器。今年1-8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4%,两年平均增长12.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5个百分点。

  以超常规举措构建全域创新体系,山东整合设立每年不低于120亿元的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全力攻关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和“卡脖子”难题;因地制宜布局30家各具特色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组建产业技术研究院、高等技术研究院、能源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让科技创新成为山东发展主引擎。潍柴热效率突破50%商业化柴油机、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等一批关键技术成果,闪耀世界舞台。

  一手抓猛药去疴,一手抓提质增效。7个优势产业集群入选全国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居全国首位。上半年,山东新经济快速增长,“四新”经济投资两年平均增长17.6%,占全部投资比重近5成。

  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而同期工业用电量增长9.9%,低于全国6.6个百分点。看似反常,细思却又正常——只有坚持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才能在“双碳”新赛道上赢得更多主动权。

  面对淘汰落后产能余量空间大幅缩小、治理边际成本不断提高,山东在全国最早出台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政策措施,凡新建“两高”项目严格实施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减量替代制度,树立“绝不能走回头路,再苦再难也要坚持到底”的鲜明导向。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各地区能耗双控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显示,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八的省份,山东是唯一指标均为绿色的省份。

  守好基本盘,拓展新空间

  ——农业总产值破万亿,利用外资增幅列全国利用外资前六大省市首位,海洋经济稳居前列

  农田积水刚退去,这几天,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就带领社员们抓紧进行秋收作业。3000亩由登海种业选育的西星黄糯玉米新品种喜获丰收。今夏,应用宽幅精播、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技术,他们种植的“济麦22”小麦亩产达到1200斤。

  作为新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环节,乡村振兴关乎国家发展全局。而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也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

  农业大省的责任首先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山东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今年夏粮实现丰产丰收,单产440.0公斤/亩、增长1.1%,总产2637.2万吨、增长2.6%,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在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的同时,山东不断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2020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190.6亿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万亿元大关的省份,标志着山东农业经济总体实力跃上了新台阶。

  在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基础上,山东坚定扛起“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重要政治任务,科学谋划、有序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探索出土地托管服务、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乡村共同体”等好经验好做法,农业综合产能持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时隔两年,今年7月,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再掀合作热潮。两天时间,共签约重点外资项目96个,投资总额118.5亿美元、合同外资50.2亿美元。无论是签约项目数还是投资额,都比第一届峰会有了较大增长。

  扩大开放,疫情是巨大变量,也蕴藏着巨大机遇。“正是由于山东充分发挥工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抢抓机遇、化危为机,才能实现外贸逆势增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世林指出,这两年山东开放水平实现了跨越式提升,正迎头赶上先进省份。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先后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意见、稳外贸稳外资“32条”、落实RCEP先期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创新举办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深化山东与港澳台合作推进会等重大经贸活动;加快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聚八方宾客,汇四海英豪,在深入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开拓发展新空间,上半年山东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75%,增幅列全国利用外资前六大省市首位。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海洋经济是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也蕴藏着未来发展的巨大战略空间。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经略海洋”重要指示要求,山东将建设海洋强省作为“八大发展战略”之一,深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打造特色化、高端化、集群化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组建省港口集团,全面推行湾长制,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扎实推进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

  向海图强、筑梦深蓝,海洋经济已成为山东新动能、新产业增长最快领域之一:去年山东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32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8.03%,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6.48%;最新数据显示,山东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54处,稳居全国首位;山东港口318条航线联通全球,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

  改革有力度,发展有温度

  ——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43项“办实事”重点项目赢得群众点赞

  签约一年多,来济南也就四趟,竟然干成了两件大事:一件是77亩土地“拿到手”,另一件是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定稿”。这让山东环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森对济南的营商环境赞不绝口,“我们投资建设的智慧物联网产业化应用项目,幸运地成为济南市首宗‘带方案出让’精准用地工业项目,让我们体验到了一把‘拿地即开工’的加速度。”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流的营商环境作支撑。着力深化改革创新,山东在营商环境改革上奋力攻坚。

  一组数字见行动:聚焦落实“六稳”“六保”任务,今年持续推出4批高含金量政策,直通基层、直达企业;全面实施“一次办好、一网通办”,企业开办时间由20天压缩到1天,“爱山东”App掌上办事项超过1.8万个;选择106项高频事项,实施极简办、集成办、全域办,为企业发展、项目落地提供最优服务。

  一组数字见成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2020年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情况,在营商环境评价18个一级指标中,我省37项(次)进入城市标杆行列,42项(次)二级指标获得满分。济南、青岛、济宁、烟台4市入选营商环境便利度最高的城市,青岛、济南两市入选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城市。

  自今年1月1日发布第一批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以来,山东先后制定出台三批政策清单,共120项政策,涉及降本减负、减税降费、稳定外资外贸等方面。在原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预计三批政策清单全年可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规模260亿元以上。

  实践再次证明,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只有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持续做优政治生态、产业生态、市场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增强新动力。而面对复杂艰巨的改革任务,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广大党员干部尤需保持一股担当作为的气魄,一种苦干实干的精神。

  在“双招双引”中,针对55个在谈意向项目的特点,面对项目方发来的问题清单,荣成经济开发区工作人员“如临大考”,从对接问题到做好帮扶,短短十几天时间,迅速为项目方“量身定做”了3套不同的帮扶措施以供选择,做到了“在关键时刻,行动最迅速、措施最专业、服务最周到”。

  “人不激不奋”。山东完善崇尚实干、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22条”;创设“攻坚克难奖”“勇于创新奖”,表彰“担当作为好书记”“干事创业好班子”……通过提振忠诚干净担当“精气神”,激发出干事创业强大动能。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实现共同富裕。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山东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省级层面先后发布两批次共43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一批“真金白银”“货真价实”的政策举措扎实推进,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点赞和支持。

  从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群众入手。山东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已经脱贫的251.6万建档立卡群众和8654个村,脱贫不脱政策,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序衔接。年内全面完成黄河滩区迁建收尾工作,60万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

  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抓起。山东聚焦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开展新一轮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年内农村改厕规范升级的县(市、区)占比将达到90%,并完成400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500个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新改建“四好”农村路1万公里。

  从群众最期盼的事情做起。聚焦“一老一小”“大数据赋能”等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医保卡省内“一卡通行”“交房即办证”等一批群众期盼多年的政策实现全面覆盖、落实落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开启新征程,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服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仰仗人民,一切惠及人民、造福人民,山东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动力更强。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