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都”自革命:一定要低碳,一定要绿色

2021-12-01 09:2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2月1日讯 谈到山东滨州,不能不谈铝。 

  今年,铝价如过山车般跌宕起伏,只有身处市场中心的人才有体会。 

  11月17日,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在南国三亚劝诫出席铝产业链绿色发展高峰论坛的嘉宾:“(铝价)的大起大落,都不利于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早在10月初的太原铝业峰会上,张波就曾提醒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彼时,铝价正值近年来少有的高位,整个行业一片乐观。 

  铝,这个大宗商品中颇具关注度的有色金属,推动着魏桥集团旗下的中国宏桥股价自1月4日每股6.28港元,上冲到5月上旬13港元关口。中国宏桥,如今市值近700亿港元,浑水公司2017年的做空在时间冲刷下早已成空。 

  在三亚,滨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此次高峰论坛上作了5000字的精彩演讲,透过字里行间,能看到的不仅是铝业之变、更有滨州“自革命”的笃实和勇毅。 

    

  跨越12000海里的全球之旅 

  动能转换中国看山东,山东则要看滨州。 

  这里,人口400万人,是山东省打造世界级高端铝业基地的主阵地、核心区和先行区。此外,这里还是全国纺织产业基地市,金属板材、厨具市场全国第一,省级化工园区数量山东第二。 

  “从铝业到高端铝产业、再到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是滨州铝业的十年动能转换之变。 

  自几内亚的河港码头到进入深海装大船,经12000海里远洋运输至烟台港卸船,再从烟台港大船转小船运抵套儿河港码头,最后公路运输至滨州邹平的魏桥厂区。这是一吨铝土矿的全球之旅! 

  高峰期,邹平境内每天有1万余辆穿城而过的货车。为方便货物运输,当地甚至投资61.8亿元修通了28.22公里的货运铁路邹周(邹平至周村)线。 

  铝土从几内亚运抵魏桥后,首先提取氧化铝,之后经电化学反应变成电解铝用于精深加工。期间要耗费大量电力,在滨州主要依靠火力发电。这种生产路线容易带来高能耗、重污染问题,触及产业和环保“天花板”。 

  “滨州经济结构性失衡,尤其是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偏高、布局偏乱、链条偏短”。两年前,滨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曾直指以铝产业为代表的滨州传统产业弊病。 

  “十三五”期间,滨州开始大幅压减电解铝产能。据统计部门核定,滨州市在此期间关停了269.2万吨电解铝产能和390万吨焦化产能,魏桥集团那时的一举一动总能吸引媒体的关注。这期间,滨州能耗强度下降幅度达到22.21%,山东给滨州定的任务线是“下降22%”。 

  滨州虽然完成了山东省的任务,但经济发展速度不可避免地下滑。2018年滨州GDP一度出现负增长,最终全年增速定格在1.5%,当年新旧动能转换考核全省排名第17位,名列最后一位。 

  滨州怎么办?回头看,2019年初,滨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一方面在宏观方向上以“六问八策”谋篇布局,一方面在具体操作上让企业唱“主角”,推动劳动密集型经济转变到资本密集型经济和知识密集型经济。 

  拉长产品两端的“微笑曲线”,需要让民营企业大量投入搞研发。2019年,滨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占GDP比重达到2.59%,居山东第三位,比上年度提高0.2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居山东第一。 

    

  一定要低碳一定要绿色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毫无疑问将继续执行,对于“两高”行业的限产仍将延续。 

  今年7月,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曾作《共担“双碳”战略使命,共建“双型”绿色城市》的主旨发言。在11月17日的三亚,佘春明又作了题为《实施“双碳”战略,加速绿色转型》的精彩发言。 

  两次发言间隔四个月,一个主题是“共担”,一个主题是“实施”,从中可以看出滨州步伐的提速。 

  滨州提出四个发展方向,即“绿色低碳的产业结构、清洁低碳的能源结构、生态低碳的空间结构、节约低碳的消费结构”,掀起的是一场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的“低碳革命”,让绿色低碳成为引领发展的可持续增长点。 

  低碳经济同样将创造巨大的投资市场,2021年5月份,山东滨州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对铝业未来进行勾勒时,首次提出“推动高端铝产业向轻量化铝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转型”。 滨州工业实力列山东第四位,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 

  魏桥集团就“押宝”在汽车轻量化领域,这一领域被认为是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少污染物和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魏桥集团投资32.2亿元,致力打造国内生产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汽车制造全流程的轻量化研发、试验、制造基地。“提高全产业链的应用的高性能化,使得我们的铝产品从按吨来卖,变成按个来卖、按件来卖。” 

  以魏桥创业、山东创新金属、裕航为主的铝材加工企业,与苏州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起良好的技术协作关系。智力资源的加持,促进了创新要素向滨州铝产业集聚。 

  “合作”和“共赢”,是现今滨州铝业的信条。魏桥集团与德国顺尔茨集团共建中欧循环科技产业园,每年可减少190万吨碳排放。今年前三季度,滨州轻量化新材料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3630.1亿元,增速达到30.7%。 

  中国宏桥发布的公告表明,2021年前三季度子公司山东宏桥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取得营业收入人民币842.57亿元,净利润159.77亿元,同比增加132.7%。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宏桥产品中初级产品氧化铝的产品占比大幅下降。拿中国宏桥2020年和2021年的半年报作比较,铝合金产品自290.42亿元人民币飙升至383.56亿元人民币,铝合金加工产品自41.34亿元增至57.8亿元。 

  魏桥,对外称“再造了一个新魏桥”。 

    

  一米多高的资料争下一处大油田 

  如果说铝业是在“自革命”,那精细化工产业则是滨州从外界争来了一次发展良机。 

  渤中19-6凝析气田,地处渤海中部海域,拥有约2000亿方天然气、2亿多方原油和凝析油探明地质储量,是已知国内东部最大凝析油气田。为争下这处油气田,滨州方面先后21次赴中国海油集团沟通,5次赴国家部委争取,整理的洽谈资料足有1米多高。渤中19-6凝析油气田选择从滨州上岸,将给当地化工产业集群来带极大助力。 

  “打造世界高端化工产业基地、化工产业在全球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位置”,被滨州列为2030战略目标。 

  现下,滨州拥有规模以上化工企业166家,具备了产业链向高端延伸的良好基础。产业集群现有7个省级化工园区和9个重点监控点获省认定,总数分别列山东第3位、第4位。原油加工、烯烃和芳烃是滨州高端化工的龙头项目,可带动下游新材料、精细化工、海洋化工等行业一体化发展。 

  滨州规划到2025年,高端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00亿元,高端产品占比达到60%以上,科研投入占全市化工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强势崛起。 

  未来充满发展希望的还有粮食产业! 

  滨州作为全国唯一的粮食产业经济千亿市,是无数个体经过长期奋斗得来的。山东三星集团成为国家玉米油产业研发基地,以及玉米油系列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基地;西王集团打造了国内链条最长、附加值高的玉米深加工全产业链,建造了行业唯一的国家玉米深加工技术创新中心。 

  从新旧动能转换考核山东全省排名最后一位,到2019年全省第13名,再到2020年全省第4名,拿下含金量颇高的动能转换考核单项奖。滨州回答了“山东走在前列,滨州担当什么”的时代命题。 

    

  把知识流量转变为产业增量 

  “滨州双型城市建设,一个是产教融合型,一个是实业创新型,产教不融合、实业不创新,滨州的发展就没有未来。”这是“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滨州专场,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宋永祥说过的一句话。 

  滨州铝业、精细化工、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5大优势产业去年豪取10234亿元营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所需的人才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 

  从2019年起动议到2020年7月31日,滨州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设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动作之快、效率之高省内并不多见。 

  在三亚此次高峰论坛上,滨州市委书记佘春明说,如今滨州已经塑成“五院十校N基地”的全域创新格局,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与魏桥国科研究院“双核”引领,集聚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4所高职高等学校、21所中职学校精准发力,职业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达75%以上,每年可向企业输送技术技能人才2万人。 

  滨州还在山东首办“人才节”,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三进”工程,已引进高端专家330余人,本科以上大学生3.4万人,硕博士4000余人,人才“净流入”持续保持后劲。滨州,对人才充满着尊重! 

  “滨州能给予什么?赚钱多、烦事少、心情好”,是滨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的原话;“企业是舞台唱戏的名角儿,政府是搭台服务的店小二”,是这群干事创业一班人的践行。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滨州要找寻的是自己的比较优势和特色定位,一个城市共同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幸运的是,“实干+创新”已经成为这颗黄河明珠统一的价值观。 (通讯员 张丽  牛成龙) 

责任编辑:刘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