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烟墩角村:念好“天鹅经” 奏响“振兴曲”

2022-12-06 17:48:18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万顷海天碧,一池雪花白。

  每到冬季,成群结队的大天鹅都会“如约”来到烟墩角。大天鹅不仅带来了美景,更让这个位于荣成市俚岛镇的古朴小渔村响了名气、火了经济、变了模样、换了风气。

  初冬海边的风微凉,还未走进烟墩角村,远远就能听到大天鹅此起彼伏的欢叫声。“村里因为天鹅来了,真是变了样!”今年77岁的曲荣学老人说自己见证了村子因为天鹅带来的美丽蜕变。“咱们现在吃的是旅游饭,村里这些年路修得越来越宽,环境卫生也越来越好,还有来村里拍电视剧的。”老人的脸上满是笑意。

  “快30年了,最早也就是七八只,就在这门前的湾里,挺让人稀罕,我用白菜、玉米试着喂它们。后来每年都来,而且越来越多。”回忆起初次和天鹅的相遇曲荣学还是记忆犹新。

  跟天鹅一块飞来的,还有各地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2000年,曲荣学做起了村里第一家“渔家乐”。曲荣学告诉记者,当时他根本不知道“渔家乐”这个词,只是想着让来看天鹅的游客有个休息吃饭的地方,自己也多些收入。

  随着天鹅越来越多,游客越来越多,村民们纷纷效仿曲荣学,村里的“渔家乐”和民宿也越来越多。现在,这个500多户人家的渔村已经有70多家海草房特色民宿和“渔家乐”,全村95%以上的村民直接或间接从事旅游服务,来烟墩角“赏大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已成为“标配”。

  十年前,曲荣学就不再做“渔家乐”了,他说年轻人会做得更好。

  于海洋就是曲荣学口中“年轻人”里的佼佼者。今年33岁的于海洋在烟墩角土生土长,大学毕业后远赴新加坡工作。“那时,觉得干大事一定要去大城市,从没想过要回老家工作。”但2014年,于海洋心甘情愿地回到了家乡 ,“家里给我打电话,说村里有很多游客过来看天鹅,我感觉这是个很好的创业机会。”

  当时村里已经有20多家“渔家乐”,怎么才能脱颖而出呢?于海洋的答案是结合传统文化和民俗特色做“精品”。“那时候村里大多数渔家乐只是提供了一个吃住的地方,还称不上民宿,只能称为小旅馆。我觉得我应该做些不一样的。”于海洋改造民宿本着百分之百保留传统特色的原则,让游客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渔家风俗。

  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定位,于海洋的民宿已经发展到了五家,生意做得热火朝天。“不少游客在这里吃完渔家饭,觉得特别好吃,回去之后还会经常让我给他们邮寄一些解馋。”于海洋又从中发现了商机,现如今,他通过电商平台将自己手工制作的虾酱、风干鱼、黄米馒头等当地特色美食销往了全国各地。

  “咱也不是说大话,年轻人回到村里发展,就是要把村子建设得更好,日子过好。以后还是认认真真做好自己这一摊事,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当记者问到未来的打算时,于海洋语气笃定,满怀憧憬。

  天鹅的魅力不仅吸引了像于海洋这样本乡本土的年轻人回乡创业,还让不少游客也变成了“村民”,来自淄博的房惠就是其中一员。

  “2012年我第一次来到这里看天鹅。蓝天,白云,大海,美丽的天鹅,清新的空气,淳朴的民风,这些都深深吸引了我。当时就有个想法,退休之后来这里定居。”房惠对记者讲述起她和烟墩角的“缘分”,后来她每年都会来看天鹅,直到2019年退休,她和丈夫一起来到烟墩角经营起了民宿。

  “村民都非常热情,给了我们很多的帮助。在这里生活了这几年,感觉已经扎下根了。”房惠表示,她现在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村子。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让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我们将依托本地特有资源,进一步拓宽致富渠道,让群众的腰包更鼓、日子更红火。”俚岛镇党委副书记姜伟谈起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夕阳洒在海面上,洁白的大天鹅游弋在粼粼波光中,欢叫声不绝于耳,仿佛在为烟墩角村民的幸福日子引吭高歌。

责任编辑:吴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