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政务 | 财经 | 房产 | 文化旅游 | 新鲁商 | 健康 | 食品 | 培训 | 娱乐 | 体育 | 艺术 | 评论 | 法制 | 视频

全国两会·海报观潮 | 海洋之于山东,远不止“美丽海湾”“蓝色粮仓”

2023-03-09 18:13:33 来源:大众网·海报新闻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现代化的国家是什么样的,不仅是一个陆地强国,也是一个海洋强国,一个陆海兼修的现代化强国。

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为山东经略海洋明确方向。

3500多公里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资源丰度指数居全国首位,为山东经略海洋奠定了坚实基础。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让山东有了“美丽海湾”“蓝色粮仓”,但海洋之于山东,远不止粮仓和海湾,它还是沟通内陆的桥梁、科技创新的前沿、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把“出海口”搬到了“家门口”,海洋资源,内陆共享。山东通过布局建设内陆港,打通当地向海贸易的新通道,帮助更多内陆城市、内陆省份分享海洋红利,实现“东西互济、陆海联动”。除了济南、枣庄、淄博、泰安、菏泽等省内城市,山东还重点在沿黄流域等城市布局建设内陆港,进一步提升外贸企业的出口效率,助力外向型经济发展壮大,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经由海洋,山东成为海陆统筹发展的双向桥梁。

加速蓝色崛起,科技创新始终是第一动力。2022年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不断刷新世界纪录,蓝鲸一号、蛟龙号、深海一号、国信一号等高端海洋装备相继交付使用,船舶修造、海洋重工、海洋石油装备制造三大制造基地交相辉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等六个产业增加值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位。抢占海洋科技战略高地,山东先声夺人,未来,山东向海图强仍然需要靠科技创新攻城略地。

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山东从未忘记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例如,在威海利用大叶藻打造海藻床,不仅修复了海洋生态,为海洋牧场中的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还引来了大天鹅,营造出了新的旅游打卡地,发展了当地的海洋旅游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同样完美适用。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海洋,才有可能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海洋将全球连通,世界上没有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拥抱海洋,以无比宽阔的视野,走高水平开放之路;保护海洋,以无比坚定的决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海洋,必将成为强国强省的强劲动能,推动中国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秀娟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新闻热线:0531-67753777 投稿邮箱:news@sdnews.com.cn
新闻许可:37120170003  出版物经营许可:新出发P223W22号  电信许可:鲁B2-20240534  ICP:鲁ICP备09023214号
主办:山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

Copyright © 1997-2019 SDNews.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