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19专题 > 沂蒙精神媒体行 > 滚动图片 > 正文

走进椿树沟煎饼文化馆 寻访革命圣地红色美食的历史

2019-03-27 16:3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一辈又一辈的沂蒙儿女都是吃着煎饼长大的。3月2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点亮沂蒙精神地标”主题活动一行走进椿树沟煎饼文化馆,一起了解关于煎饼的红色史诗。

  鲁网3月27日讯(记者 范金鑫)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一辈又一辈的沂蒙儿女都是吃着煎饼长大的。3月2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点亮沂蒙精神地标”主题活动一行走进椿树沟煎饼文化馆,一起了解关于煎饼的红色史诗。

  煎饼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说煎饼的前身是太阳图腾,古代东夷人崇拜太阳,仿照太阳的形状做出又大又圆的薄饼,以表示对太阳的崇敬。在长期煎饼制作、食用过程中,煎饼逐渐融入了民间传统文化习俗,成为山东地域文化象征。

  在参观过程中,采访团成员都被煎饼的浓厚历史吸引了。据讲解人员介绍,传统手工制煎饼的过程非常复杂,单就摊煎饼的这个工序,就像蒲松龄的《煎饼赋》中所写,“随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越是做法复杂,吃起来就越有味道。

  关于煎饼的吃法,各地有各自的饮食习俗。最经典也是最普通的吃法:煎饼卷大葱。拿一大块煎饼对折几下,放上大葱,抹上辣酱或面酱,鲜嫩爽口,味道十足。

  沂蒙,是一块红色的热土。在这里,每一座山头都燃烧过战争的烽火,每一寸土地都浸染了烈士的鲜血。革命战争年代,家家户户烙煎饼拥军支前。

  1945年10月,陈毅带领新四军进驻沂蒙老区,没想到新四军习惯吃大米饭,面对煎饼无从下口,吃得个个累的牙根疼。陈毅老总一看非常着急,命令部队学会吃煎饼,将其当作一次攻坚战,并形象地总结成这一段顺口溜。“吃煎饼,卷大葱,张开嘴,往里拥,牙一咬,手一松,吃张不过几分钟”。煎饼储存时间长、方便携带食用,非常适合当作军粮。

  革命年代,煎饼确实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战略作用。孟良崮战役中,沂蒙六姐妹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大姑娘小媳妇,她们带领乡亲们整天为支前忙碌。孟良崮战役期间,他们带领乡亲半个月内为部队烙煎饼几千斤,有力的支援了前线。

  1959年蒙阴县人民搬迁78个行政村,动用5万多民众修建岸堤水库,在修建水库的过程中,椿树沟的老百姓义务奉献、积极响应,向建设前方运输了大量煎饼,在这个过程中起了无比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丽雪
分享到:
./W02019032761587448865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