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19专题 >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聚焦齐鲁 > 正文

以高质量挺起“山东重器”脊梁

2019-12-02 20:12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古往今来,大国博弈,博的是重器。而今,制造业更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投稿邮箱:lwpinglun@126.com
  作者:刘雁

    制造强则国强。

  古往今来,大国博弈,博的是重器。而今,制造业更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审时度势,环顾全球,制造业国际竞争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面对中国制造“大而不强”的实际,让制造业强起来,既是铿锵的中国誓言,更是果决有力的中国行动。而对于制造业大省山东来说,制造业更是山东的家底和优势所在。撬动创新创造这个杠杆,做实制造业这个“家底”,挺起先进制造业这个脊梁,既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也是生成更多综合竞争优势,为高质量发展蓄积强劲势能。

  挺起“山东重器”脊梁,制胜之要就在于高质量。“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制造业、重点在制造业,为山东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肩负“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身处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关键时期,在“制造强省”路上奋勇向前的山东,既有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也有多年累积的薄弱环节,比如传统产业占工业的约70%,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的约70%,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山东产业结构的“沉重之翼”愈发沉重;比如共性关键技术开发能力不强、高端专业人才和高级技工不足等短板仍然存在;再比如山东有43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却缺少有力的独角兽。大而不强的大象经济,虽拥有全国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却难言是制造业强省。“让制造业强起来”是一场没有退路、必须打赢的硬仗,唯有高质量发展方能克难取胜、补齐短板。

  走向制造业的“高质量”,山东应持续探索新模式,颠覆、重塑传统产业。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占70%的省份,通过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把好制造业的家底至关重要。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技术。抓制造业创新,不能“喜新厌旧”,不能只盯着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同样重要。一些传统产业占优势地方的发展表明,在盲目关停传统产业之后,新“鸟”没有来,反而造成了经济发展停滞。要通过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制造业企业优胜劣汰,让传统产业迎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光明前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应瞄准形成一批超千亿级的传统产业集群、百亿级的龙头企业、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和国际驰名品牌,注重与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新产业结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机器人+”“互联网+”“标准化+”,特别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协力实现传统产业弯道超车。

  创新的引擎,催发澎湃的动力。制造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战场,也是创新要素集聚的领域之一。对山东制造来说,没有核心技术的“破茧”,就不会有山东智造、山东创造的“成蝶”。对于当前最紧缺、最急需的“卡脖子”技术,只要靠自己拼搏,奋力创新得来。要集成优势创新资源、精锐科研力量,加大攻关力度。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健全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创新机制,拆除阻碍技术转化的“篱笆墙”,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要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大幅度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后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激励,促进创业创新。

  实业兴国,制造强省。在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下,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的 “挑山工”精神集聚的正能量场里,强大的“山东制造”必将闪耀新的光辉,焕发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黄钰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