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济南 > 焦点新闻 > 正文

建设“虚拟大学” 新建10个创新综合体 市校融合发展 济南精准“破题”

2020-12-11 12:18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2月10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济南)公共实训基地的“5G实验室”里,来自济南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王雪、崔秀蕾,在学习设备调试。实操课程与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接轨,王雪说,2个月的时间里专业能力迅速提升,还能与来基地学习的本科院校学生交流、切磋。

 

  12月10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济南)公共实训基地的“5G实验室”里,来自济南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王雪、崔秀蕾,在学习设备调试。实操课程与最先进的通信技术接轨,王雪说,2个月的时间里专业能力迅速提升,还能与来基地学习的本科院校学生交流、切磋。

  在汉峪金谷济南人力资源产业园,正在建设济南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将成为破解济南高等教育发展“高校多、名校少”的切口,为驻济高校学子搭建到世界名校就读硕士、博士的通道。

  2020年,济南市教育局聚焦项目化推动,多举措引进资源,服务高校,打造市校融合发展“济南模式”。

  速度5个月时间厂房变“实训基地”

  废旧的厂房变成了可同时满足1000名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场地,把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汇聚其中,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

  12月10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济南)公共实训基地,中兴协力董事长陈彦彬指着一间间实训室说,项目能够迅速落成,来源于济南教育服务高校的“加速度”。

  作为ICT领域人才培养的高科技企业,中兴协力为100余所高校提供专业实训服务。今年年初,疫情影响了发展空间,中兴协力准备撤离济南到外地建设实训基地。济南市教育局知晓后,第一时间了解中兴协力的需求并一起实地考察,签订共建协议。今年9月,新一代信息技术(济南)公共实训基地揭开了盖头。“基地还没建成前,就有很多高校的学生在等着要来实训了。”陈彦彬说,目前,基地已经接待了包括齐鲁工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在内的15所驻济高校的6000多名学生。

  新一代信息技术(济南)公共实训基地的落成是用“济南速度”服务驻济高校、学子的一个缩影。如市教育局产业发展处(高校联络服务处)处长王志国所说:“只要对高校有利的事情,要干好还要服务好。”

  今年,市教育局聚焦项目化推动,打出了一套市校融合发展的“组合拳”。从印发实施区县工委牵头保障、创新能力提升、科创园区建设、优质资源引进、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等五个文件入手,全面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校地企合作新建10个创新综合体,合作项目达到了80余项,山东大学等3所高校与济南市签署市校合作协议,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创新虚拟大学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

  在汉峪金谷济南人力资源产业园内,正在建设的济南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体现着产、学、研一体化。

  高校多,名校少是济南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如何为驻济高校的学子到世界名校就读硕士、博士搭建一条便捷的通道,为驻济高校发展提供国际化的资源?是济南服务高校另一需要破解的问题。王志国介绍,通过考察发现建设“虚拟大学”是用轻资产模式引进国内外高校资源来济南发展的最优选择。

  10日,济南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负责人马文华通过“全球可移动式智慧课堂(LTD)学习平台”的演示,对如何不用踏出国门,就能拿到国外名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路径进行了梳理:跨时区实时互动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学生与国外高校老师实时上课和对话,“学生有问题写到纸上,另一方的老师就能解答。”马文华说。目前,产业园已经吸引了美国斯坦福大学、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等一批世界名校项目签约落户。

  “虚拟大学其实不‘虚’。”王志国说,为世界名校在济南开展项目提供统一的孵化平台,背后带动的是技术合作和产业落地。济南虚拟大学创新产业园实现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权责一致、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

  提升“1+1+N”为校地合作打通路径

  在市教育局的推动支持下,齐鲁工业大学与梅西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梅西大学海外学习中心,成为市校融合典范。在齐鲁工业大学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邵晓波看来,“城市滋养大学,大学涵养城市。”城市的发展,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高校的不断提升和发展,尤其是科技、智力的发展给城市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市教育局总督学成刚说,市校融合发展关键是找到切入点,济南市推出的市校融合发展战略工程,以“一校一案+一张清单+N个重点项目”为核心内容,为校地合作找到了路径。

  目前,济南高校与城市的融合度显著增强,市校合作达到历史最好水平。下一步,市教育局将把“济南做法”上升为“济南经验”,打造市校融合发展的“济南模式”。(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张小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