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绑架的“互助”献血:院方称血液不足已成常态

2012-08-09 09:06:36 来源:齐鲁晚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4岁的山东聊城人刘兆凯从没想到,自己的第一次献血会是“互助”式的。8月7日,正陪同妻子在省立医院看病的他,为了帮助临床一个素不相识的姑娘,伸出了自己的手臂。他感觉这像是用一种条件“交换”血,医生却说了一个他从没听说过的专业词语:互助献血。但在他看来,这种“互助”有了一种被绑架的味道。

    不得不参与的 “互助”

    刘兆凯的妻子几乎跟临床的女孩黄文素同一天住院。他得知黄文素有个紧急的手术,血库无法提供全部用血量,需要找人互助献血。

    黄文素一家人打了上百个电话找人来献血。“实在看不下去了,”刘兆凯说。8日下午,就在黄的家人前去省血液中心献血的时候,他也跟去了,献了400毫升。

    而今年4月,18岁的济南小伙子黄思楠去献血则是为了自己的母亲。因为母亲查出患有子宫癌,手术需要900毫升血,医生同样告知他需要通过互助献血获得血液。

    记者还从医院了解到,有的病人家属实在找不到人互助献血就去血液中心求助那些无偿献血的志愿者。

    有的病人家属,会举着牌子到血站去找献血者,有时候还会给一定报酬。

    对于互助献血这种方式,许多人报以无奈。来自济南市高新区的市民刘华几天前为了帮助一个朋友的孩子去献过400毫升血,“朋友在电话里都哭了。”他说,他也想万一有一天自己也遇到这种情况呢?所以他还是赶去帮了这个忙。

  医院输血科成众矢之的

    除了病人和家属外,医院也承担了血荒带来的一些压力,尤其是医院的输血科。

    张林(化名)是济南一家大医院的输血科主任。张林说,原本输血科作为业务科室,负责的是输血的安全和发放。但最近几年,“要血”成为她的主要工作。“医院每天都要向血液中心要血,但很少有全部供应的时候,比如你要20个单位的红细胞,只给七八个单位的。”

    因此,医院的血库保有量始终处于不饱和状态。“严格控制临床用血,只要科室用血超过10个单位,必须施行报批手续。”她说,而只要用血量超过8个单位的,一般要动员家属互助献血来换取血量。

    患者家属一开始并不能接受这种动员。有外地的患者家属经常跟科室人员哀求通融一下。

    也有一些患者家属不理解。有的家属找到办公室,质问为什么医院不给提供血液。

    而另外一家三级医院的输血科主任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他说,有时候有些需血量大的科室会找上门来,“有一次有个手术科室的主任打电话要20单位的血浆,我说不够了,他扔下一句话:我不管这些,血浆供不上,病人出了事你负责。”

    血荒让有些大医院的输血科几乎成为众矢之的。在一家大医院的民意测验中,输血科的满意度70%,排名非常靠后,理由是供血不及时。

    即便如此,输血科还是想尽办法采用互助的方式来缓解血荒。“有时候会跟血站‘打欠条’,说病人急着用,先借上10个单位的,等以后再招募志愿者前去献血补上。”一家三甲医院的输血科主任李强(化名)表示。

    一家三级医院的泌尿科曾经遇到一个外地患者,家人没有献够血,科里一位护士帮了忙,去献了400毫升。医院职工来帮忙互助献血,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另外一个输血科主任对此忧心忡忡。他担心如果互助献血这样进行下去,迟早有一天会出大事。

    “互助”模式下的恶性循环

    在有些医院的业务人员看来,互助献血政策虽然是国家提倡的,但实际执行起来带些强迫的色彩。

    当下全国各地互助献血的模式大都雷同。江西省卫生厅2010年8月曾下发文件,要求各级医疗单位“互助献血量不得低于本单位当月用血量的20%”。而据公开报道,根据上海一血站估算,目前互助献血量,占了上海整个供血量的15%。

    根据献血法规定,全国各地都已经为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直系亲属制定了免费用血和优先用血的政策,但在互助献血的制度之下,“免费用血”也似乎失效了,走入了尴尬境地。

    无偿献血只是解决了以后报销的问题,比如说一个献血者可以免费使用800毫升血,但如果现在的确没血,怎么给他呢?即便以前献过多少也没用,必须再献一次,临时血库里才会有的,这样才能优先供血。

    这显然打击了无偿献血的积极性。不少输血科负责人表示,这个悖论将无偿献血也绑架了。这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无偿献血不足就导致临床用血不足,临床用血不够就必须采取互助献血来缓解,但是互助献血的形式又让大家觉得对无偿献血不抱信心,所以无偿献血就越是不足,这已经背离了无偿献血的爱心初衷。

  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医生透露:互助献血绝非个例

    血荒严重时,八成用血需“互助”

    菏泽24岁患者黄文素手术前,亲属被要求进行互助献血。这并不是个例,一家省级三甲医院的医生向记者透露,在血荒最严重的时候,有医院互助献血的比例能占到60%—80%。

    7日、8日两天,记者连续在山东省血液中心献血屋附近采访发现,到此献血的市民中几乎全是互助献血的家属。献血屋内一张山东省血液中心互助献血登记表登记的信息显示,接受互助献血的患者所在的医院囊括武警医院、省立医院、山大二院、千佛山医院等。

    “互助献血并不是个例。”记者在济南几家省级三甲医院采访时,不止一位患者家属告诉记者,不少家属都有互助献血的经历。

    根据一家省级三甲医院输血科主任提供的资料,春节前后以及七八月份是血站库存紧张的时候,远远满足不了医院临床用血的需求,医院只能动员患者家属去互助献血。“最紧张的时候,互助献血换来的血量占到整个医院用血量的60%—80%。”上述输血科主任坦言。

    在另一家医院内,输血科主任向记者表示,他们院内互助献血率大概估算的话,在20%到30%之间。遇到用血量超过6个单位的手术,他们只能动员家属互助献血。根据他的统计,医院内,一天最少会有一例家属互助献血的情况。

    8日在济南一家医院采访时了解到,输血科内储备血低于10个单位时就会发出预警,但现在大多情况下输血科的库存只能维持在4个单位,这是应急用血的最低限。

    “我们现在也很难,血液供应不足已经成为常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医院人士表示,他们每天都会向血液中心上报所需血的数量,申请报批的数量为20多个单位,而最终血液中心送到医院的血量连10个单位可能都不到。“遇到紧急情况,我们得再协调血液。要血的过程,现在已经成为医院与血站的博弈,甚至要斗智斗勇。”上述医院人士称。

  “启动互助献血是无奈之举”

    省卫生厅:将规范互助献血

    本报8日《一天上百电话遍求亲友献血》的报道引起了山东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8日,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互助献血是法律允许的应急献血方式,其实也是采血量不足情况下的无奈之举,该厅将尽快出台文件,对互助献血行为进行规范。

    “我们启动互助献血,时间很短,仅仅半年多。”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互助献血是《献血法》中允许的,但之前我省采血量比较充足,并没有采取这种方式。只是到了最近供血很紧张的情况下,才启动了这种方式。

    该负责人表示,现在用血紧张的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随着医改的深入,各种医疗需求大幅释放,而技术的进步,也使得许多有难度的手术得以推广,这些都增加了用血量。“其实,我们的采血量一直在增加,只是跟不上需求的增长。”“而现在街头采血的方式,又很容易受到天气、采血车位置等细小因素的影响。”该负责人苦笑了声说,“现在就连奥运会都影响到采血了。这是因为很多人熬夜看比赛,采血不合格率大幅升高。这几天的不合格率甚至能到1/3。”

    在街头采血受影响的同时,团体采血困难大增。“献血法施行后,当时还是有个指令性献血,所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很积极组织献血。”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在全国比较早地取消了指令性献血,之后,团体采血难度逐渐增加。

    “就这样,在用血特别紧张的时候,我们才启动了互助献血。这也是无奈之举。”该负责人说,即使启动互助献血,也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需要互助献血。“在用血紧张的情况下,我们要优先保障急症患者,而对于那些慢性病人、择期手术患者,还有那些用血量比较大的,不得不鼓励他们进行互助献血。”

    “我省启动互助献血在全国来说是比较晚的。”省卫生厅相关负责人坦言,从外地的情况看,互助献血制度在实行中确实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将其普遍化的倾向,甚至滋生“血头”等。

    “我省将尽快出台文件,对互助献血进行规范。”该负责人表示,针对互助献血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省卫生厅将进行规范,主要包括对互助献血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使用流程等进行规范。同时,将要求各血站、医疗机构从患者角度出发,尽量减少异地患者互助献血时遇到的困难。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