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招尚处政策朦胧期 高考后一月或是理想选择

2014-10-19 15:35:00 来源:大众日报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10月12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四所名校招办负责人齐聚杭州,就明年取消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后自主招生如何改革,与浙江省63所重点高中校长进行探讨。9月底,山东省有关方面也就此组织了高考改革与自主招生教学高峰论坛。

  时间再往前推,9月初,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申请学生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相应要求,接受报考高校的考核,试点高校要合理确定考核内容,不得采用联考方式或组织专门培训,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政策变化后,自主招生何时考、如何考?诸多不确定性萦绕在大家心头,特别是有意参加自招考试的学生,希望早日得到明确答案。

  高考后一月或是理想选择

  近一个多月,高三学生张琪的学习内容与以往有些不同。就在不久前,张琪还在为参加高校自主招生作准备。张琪是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3)班的一名理科学生,曾在山东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过一等奖。“我喜欢数学,也比较擅长数学,在高二的时候就听说了自主招生只考数学和物理,而且是选拔有学科特长的学生,所以一直在准备参加。”张琪说,随着9月初教育部《实施意见》的出台,自主招生被安排在高考后进行,“政策一变,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只能先放放,专心准备高考了。”  张琪所在的山东省实验中学历年来教学质量较高,是众多高校自主招生的“大户”。学校教导处副主任于永水表示,往年的10月份,大部分高三学生已经在准备参加高校自招考试,“但今年国家政策一出,大家都一头雾水,很多学生都来问我政策有什么变化,何时进行考试。”

  山东大学招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教育部正在组织起草自主招生的相关配套文件,学校会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细则,因此目前还没出台自主招生相关政策。

  据了解,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也都未制定完成新版自主招生政策,但有不少负责招生的老师认为,自主招生很可能会安排在明年的6月底,并充分结合高考成绩进行,“这样既可以为考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备考,又可以让考生的选择更有针对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认为,自主招生最理想的模式是高考之后用一个月的时间,6月底至7月底进行,7月底之后再进行集中录取。“如果高考后自主招生的时间可以有一个月左右,能给自招学校充分的探索空间。”

  让学生集中精力准备高考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的陈亚男跟张琪是同班,与张琪不同的是,陈亚男并没有特别突出的学科,属于不偏科,整体成绩较好的学生。“自主招生也是一次机会,我从高一就开始准备了,还报了自主招生班,对数学、物理进行了强化培训。”陈亚男告诉记者,她本打算选择自己心仪的高校参加自招考试,“教育部政策出台后,我把培训班退了,高考后看成绩再说参不参加。”

  “原来学生存在很多误区,把自主招生当成了另一次高考机会,没有认清其选拔的是有一定特长的学生,觉得能上一本的都尝试参加,把自主招生当成进入高校的另一架‘独木桥’,这增添了很多学习负担。”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28)班班主任牛化军说,自主招生设在高考之后,不仅能让学生集中精力准备高考,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减去了面对两次“高考”的压力。

  每个学生的志向不同,每所高校的定位也不同,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牛化军建议,目前政策未明,学生在集中精力备高考的同时,应适当关注一下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学生知识面不能太窄,应当在闲暇之余有所扩充,找到自己的爱好,找准定位,为将来大学期间的发展打好基矗”牛化军说,不管之后招生政策怎么变,打好基础总能以不变应万变。

  双向多选多元评价

  今年3月1日,“北约”、“华约”、“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笔试同时开考,招生“大战”、“小高考”的画面犹在一些学生和老师的眼前。

  日前,“高考改革与自主招生教学高峰论坛”在济南举办,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数学组老师王秀梅参与了讨论,她说,高中应打破分数至上的观念,关注学生多元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

  “高考之后进行自主招生,高考成绩应当只是一个参考,学生了解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高校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这样才有利于人才培养。”王秀梅说。

  对王秀梅的观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赞同。他说,自主招生应该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学生应该有更多选择学校的权利,而高校也能根据自己的定位,参考学生的各项指标来选拔适合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学生,“但现在给高校的自主权太少了,高校招生的主体应该是高校和学生,并不是政府在选拔。”

  目前,自主招生的不确定性很大,如果要求学生填报自主招生批志愿,学生的选择权受限,也无法打破“唯分数论”的分数评价体系。对此,熊丙奇表示,“对于高考后的自主招生,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应按照考试招生分离的要求,积极尝试,并尽快向社会公布方案。自主招生是学生和学校的双向多选,学校多元评价,每个学生可获多张录取通知书。”

责任编辑: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