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看济宁丨穿越时空对话:孔子博物馆里探寻诚信文化传承

2020-11-08 12:1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1月7日讯(记者 张佳伟 见习记者 冯明月)走进孔子博物馆,千年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着肃穆与庄重之感扑面而来。穿越千年风雨,孔子所推崇的“诚信”思想也延续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诚信”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常常出现在儒学典籍的字里行间,在《论语·学而》篇中就有“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句话。意思就是领导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大国,要遇事谨慎专一,又要能守信用。节省财用,以爱人为念。在正确的时间使用民力。所以治国之道,讲信为先。《论语·学而》中孔子的弟子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在《论语·为政》篇记载,孔子曾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对于孔子博物馆中关于“诚信”的“出场”,讲解员朱郁安如数家珍。而对于“诚信”,朱郁安也有着自己的理解。“‘信’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比如我们工作的认真就是一种诚信的体现。”朱郁安说,身为讲解员首先要做到忠诚就是忠于历史,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对于文物及其历史要了解透彻准确,对每一位观众、游客负责,虽然博物馆为游客提供的免费讲解服务,但是大家每次都会把讲解时间贯彻充实,保持讲解态度热情,让观众尽可能多的了解孔子博物馆、了解文物、了解历史。

  走进孔子与中华文明展厅,首先吸引游客目光的是“季札挂剑”。季札是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能和德行著称,季札受命出访中原诸国,途中结交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心仪季札身上的宝剑,季札有心相赠,但是出使外邦无剑不合礼法,季札未能当即赠予徐君。返回时,徐君已逝,季札将宝剑挂在徐君墓前,以遂徐君之愿,以示君子之信。而季札也以博学多才,仁义贤德,被后世誉为南方第一圣人,是礼仪和诚信的代表人物。

  成语墙、《千字文》、《春香传》,漫步展厅,处处都有诚信的身影。“在古代,儒家文化非常重视诚信,在今天,讲诚信无论对我们个人在社会上立足,还是对建设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博物馆社教部主任杨淑娟说,随着现在社会的不断发展,诚信显得更尤为可贵,讲解员在讲解时,有时也会特意重点讲解关于“信”的思想与典故。

  “家训是一个家族代代传续的人生信条,在王汝梅的《王氏家训》中就提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万事须以一诚字立足,即事不败。未有不诚能成事者。虚伪诡诈,机谋行径,我非不能,实不为也。’就是说万事都必须以诚字立足,就可立于不败之地。没见到不诚的人能够成事的。虚伪诡诈,权谋手段,我不是不会使,而是不使。”杨淑娟一边操作多媒体家风家训墙一边说,在世世代代的传承中,诚信始终是人们所认为的长久之道,现在青少年来到这个展厅,都会操作一下这个多媒体,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感受“诚信”的思想。

  

  博大精深、经世致用的儒学,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诚信也必将在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展中展现出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与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责任编辑:王冰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