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伟:1029个孩子的妈妈,点燃孤弃儿童的希望

2022-01-18 10:29: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18日讯(记者 张小南)早上7点钟,杨守伟准时到达潍坊市儿童福利院,这是她22年如一日上班时间。从2000年开始,杨守伟心无旁骛照顾孤弃儿童22年,“1029个孩子的妈妈”成了她最骄傲的身份。

  “为了那一声声‘妈妈’,我不允许我的孩子们被看成另类,我最大的追求和幸福,就是尽最大努力把命运的亏欠都补偿给他们,让他们拥有正常生活的权利,活得健康、活出尊严。”22年来,杨守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这句话做到了极致。

  一声“妈妈”杨守伟坚守儿童福利院22年

  2000年,杨守伟第一次来到潍坊市儿童福利院,从事孤弃儿童护理工作。29岁的杨守伟心想,不就是看孩子吗?这有什么难的。当她真正站在这些孩子面前时,杨守伟愣住了。几乎所有孩子都有残疾,唇腭裂、脑瘫、脑积水、肛门闭锁、先天性心脏病、手足畸形等,都是常见病,甚至还有艾滋病、梅毒、甲肝、乙肝等传染病。

  刚进入儿童福利院的杨守伟被分配至夜班,晚上要护理20多个孤残孩子,为孩子喂饭喂奶、把屎把尿、值班守夜。因为刚参加工作,对各项工作都不熟悉,每到夜里此起彼伏的哭闹声、来不及处理的便臭、常常搞得杨守伟措手不及,不进如此,杨守伟还要不停的检查孩子的呼吸状况和睡眠情况,整夜提心吊胆。

  当精疲力竭的杨守伟倚坐在孩子们的床边,听着均匀的鼻息;当孩子们对自己喊出哪怕含糊不清的“妈妈”,杨守伟的心立刻变得柔软。“既然他们叫我妈妈,拿我当妈妈,我就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怀抱,让他们成为有妈妈心疼的宝。”杨守伟说到。

  2006年,让杨守伟最揪心的一个孩子晓玉来带了福利院。晓玉刚到福利院时,眼皮外翻,眼珠通红,脸上、眼角、嘴角流着鲜血,几乎全身皮肤翻裂,许多伤口化脓,异味很大。经医生诊断,这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的鱼鳞病,无法根治,只能通过细心护理,缓解病情减少痛苦。杨守伟定期给她泡澡软化皮肤,每天涂3遍药,为避免浮起的“鳞片”扯到皮肤,都要尽早地剪掉。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护理,晓玉身上鱼鳞状的皮肤逐渐一片片脱落,许多地方开始有了正常肤色。

  有一天,杨守伟正在给晓玉洗澡,晓玉突然叫了一声:“妈妈”。“ 那一刻,我非常激动,我对她的爱,她感受到了,也懂得了,这声‘妈妈’就是她给我的回应!也是上苍给予我的最大回报!”

  为了缓解晓玉的病情,杨守伟先后联系济南、北京多家医院,辗转多地进行治疗。后来,晓玉身体状况越来越好,性格也变得开朗自信、乐于助人,还学会了唱歌、跳舞等才艺。在儿童福利院生活8年后,2014年晓玉被一个爱心家庭收养。

  孩子们一声声“妈妈”,带给杨守伟的,不只是依赖和托付,还有莫大的勇气。从2000年至今,先后有1029个孩子喊过她“妈妈”,467个孩子找到养父母,有了自己的家。

  学无止境,用专业让孩子更舒服的生活

  刚开始工作时,杨守伟在婴幼儿照料、残疾儿童护理、心理护理、日常康复等各个方面,几乎都是白纸一张,工作纯凭老同事帮带和生活经验,根本满足不了孩子的成长需要。“那时候,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遇到罕见病例,就会手忙脚乱,慌成一团。这样几次折腾下来,自责、内疚、着急等坏情绪,在心里乱成一锅粥。”

  从那时起,杨守伟意识到,要照顾好孩子仅靠一份爱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用知识武装自己,不断改进护理技能。从此,杨守伟开始了学习生涯。没有时间,就用节假日顶上去;没有老师,就东奔西跑,四处求教。只有高中文化的杨守伟通过自己的努力,先后取得了孤残儿童护理员、高级育婴师、营养师、康复保健师、蒙台梭利教师、社工师、社工督导等多项资格证书。

  “脑瘫衣”、“吸管式”奶瓶、“O”型枕头、保护性“约束衣”等针对孤残儿童护理需求设计的各项护理工具被广泛推广。同时,杨守伟提出的脱离床铺、科学抚育、心理护理、重视婴幼儿发展敏感期等理念,获得业界广泛认可。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到更多的爱,她还倡导每天“拥抱孩子”“微笑面对孩子”,每天给孩子们做抚触、做亲子操,每天对每个孩子至少抚触2次、拥抱7次,每天至少2次将他们抱到地垫上。事实证明,情感疗伤的确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

  当上副院长后,为了让更多孤弃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她不仅努力当好孩子的“妈妈”,还创建“七心”护理员妈妈团队(“七心”就是指爱心、良心、责任心、细心、耐心、放心、安心)。每天组织业务学习交流,开展“小点子大爱心”行动,定期组织护理技能大比武,鼓励大家抓学习搞创新。

  2000年以来,在杨守伟和同事的精心护理下,借助各种医疗计划,院里多名心脏病患儿告别了死亡、唇腭裂儿童重塑美丽。

  “我最大的追求和幸福,就是尽最大努力把命运的亏欠都补偿给他们,让他们拥有正常生活的权利,活得健康、活出尊严。”22年间,杨守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默默奉献点亮孤弃儿童的人生,让孩子们可以走出福利院,走向自己的远方。

责任编辑:张小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