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带火一座城 为啥淄博行
一支串带火一座城,凭着“烤炉+小饼+蘸料”的烧烤灵魂“三件套”,淄博烧烤火爆出圈,化身美食文化的最新IP,也为这座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打开了新的窗口。淄博烧烤爆火背后的系列操作,为“串都”济南带来了哪些启示?
文/片 记者 夏侯凤超
李梦瑶 杜春娜
淄博烧烤火出圈——
慕名远道而来
坐着高铁撸串
“我是从滨州开了三个小时的车来的,就为吃上这口淄博烧烤。”“我已经在这里排队一个多小时了”……3月10日下午5点,淄博赵一家烧烤华府大道店,远远就能看到排得长长的队伍,走进院内,一百多张桌子更是座无虚席。
“3月4日左右,来我们这烧烤的大学生就变得格外多了。”淄博赵一家烧烤店主赵女士经营这家店多年,虽然也见识过不少热闹的时候,但这次人数之多,让她“毫无征兆”“措手不及”,“中午从十一点开始,店里一百五十多张桌子就都坐满了,其间还翻台了好几次,还有人下午两点就在等着排队吃烤串。”
“现在每天能卖出大概三万多串。从上午十一点开始营业,店里的工作人员就一直在忙,连休息的时间也没有。”赵女士称。而据另一位淄博烧烤商户透露,现在店里一天光烤串的营业额就能达到六万多。“我们是十几年的老店,虽然平常客人也比较多,但营业额也没有像这两个星期这样这么高。”
感受到淄博烧烤火了的不仅有店家,还有淄博本地人。“一到周五,基本车上拉的乘客都是外地过来吃烧烤的;如果在路上看到从火车站出来,还骑着共享电动车的年轻人,也几乎都是去吃烧烤的。”出租车司机陈师傅说。
“从济南、青岛、滨州、枣庄来的,但凡从火车站接上的,上了车第一句话都会问哪个烧烤店最好吃。”陈师傅有点哭笑不得地说。在牧羊村烧烤总店排队等待吃烧烤的长队里,市民黄先生表示:“我一个淄博人,头一次因为排大队没吃上‘淄博烧烤’。”
来自国铁济南局淄博车务段的数据显示,3月4日,淄博火车站到发旅客4.54万人次,3月5日,到发旅客4.8万人次。一则“大学生组团到淄博吃烧烤”的词条登顶同城热搜榜榜首,搜索量超500万。据统计,4.8万人次为该站近3年来单日到发旅客最高数字。“坐着高铁来撸串”成为这座城市的现象级场景之一。
“小饼卷烤串,确实一绝,关键是吃法儿很独特,而且现场烤我们很有参与感,以后说不定会经常来。”10日,在赵一家烧烤摊吃烧烤的济南某高校学生小张和小何表示,“一趟为美食而来的短途旅行很值!我发了朋友圈之后,我的同学们很羡慕,纷纷让我发地址,趁着周末打算去一趟。”
济南烧烤也挺香——
味道原汁原味
“串都”名副其实
“走,晚上练摊去!”在山东,不仅有以“烤炉+小饼”为特色的淄博烧烤,济南的烧烤也有响当当的名号。不论身在何处,济南人听到上面这句话,必然动了骨子里的DNA。在老济南人的印象当中,一到了夏日夜晚,路边上、小区旁只要有块空地,肯定少不了烧烤摊。就因为这兴盛的夜间烧烤文化,济南曾被网友冠以“串都”的名号。
鑫立旺环宇城店张店长回忆,十几年前他刚到济南,大街小巷的路口,随处可见的就是地摊、大排档。“那时的烧烤,露天环境简陋,价格便宜,三毛一串,串着两三块小肉丁。”老金烧烤总经理沈鑫也不是本地人,来到济南后却深深爱上了这里的烧烤文化,“济南烧烤四大件——地桌、马扎、鲜啤和撒串。”
呼啦一溜散开的马扎方桌,扎啤毛豆先上,冒着热气的炒螺丝准备出锅,孜然香伴随着炭火气一并迸发,烟雾弥漫。“那时才知道济南的‘撒串’文化。”张店长说,所谓“撒串”,是因为供不应求,所以没有点菜这一程序,师傅烤好了串,服务员端着盘子出来随走随发,想吃的就留下,不想吃的就等下一波。
“上世纪80年代,烧烤就在济南非常火了。”老济南人王先生回忆,“最有名的是‘一九烧烤’,它不是一家店,而是当时经一纬九路的烧烤一条街的代称。除了“一九”,还有祝甸和回民小区烧烤一条街,那都曾经是济南繁荣的烧烤老街。”但近年来,济南的排档夜市逐渐少了。王先生说,随着济南城市治理日益规范,如今的很多烧烤店在保留了部分的“马扎方桌、扎啤、撒串”等特色的基础上,慢慢走向规范化与档次提升。
“济南烧烤主打的是一个原汁原味。”老金烧烤总经理沈鑫介绍,他们对食材的要求越来越考究,选用上好的羊肉烤制,保留羊肉的口感,出炉后只撒一把盐。鑫立旺总经理郭延伟介绍,白条也是他们店的特色,所谓白条,就是在烤的时候不刷面酱、不放孜然,只撒一把盐。
“除了注重食材,在济南烧烤吃烧烤,扎啤是一定要有的,还有一个是烧烤店里都会有热菜,像炒螺蛳、炝土豆丝都是大家常点的。”老金烧烤总经理沈鑫说,他曾经在调研济南烧烤后统计,济南烧烤店内热菜的占比在20%-30%,这在全国烧烤店里都独树一帜。
“一口烤串就着一口透心凉的扎啤,长舒一口后,再来一句‘尔力’(方言,意为给力)。这就是咱济南人吃烧烤的特点,就是这么豪爽。”3月11日,鑫立旺环宇城店大院内,热闹声此起彼伏,院内座无虚席,店长说,天气转暖后,上座率一直很高,今年店里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
“从二月起店内生意就一直火爆,哪怕工作日,也会有排桌的情况。很多分店一直营业到后半夜,今年的店内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8%。”沈鑫表示,其实济南人一直都热爱着这份烟火气,作为商家,他们一直在创新,就是想把济南烧烤文化传承好,逐步地与整洁市容共存,保留好济南老百姓所热爱的烟火气。
为何淄博能出圈——
物美价廉打底
流量效应加持
山东烧烤各有特色,为啥淄博烧烤“出圈”了?细究起来,这次的出圈是有迹可循的。
早在之前,歌手薛之谦、抖音博主“乌啦啦”等就为淄博烧烤“打call”。而2021年夏天,《人生一串》第三季将淄博临淄纳入拍摄名单中,再度提升了“淄博烧烤”的热度。
“现如今是网络时代,流量效应、‘种草’的影响力是越来越不能忽视的,尤其是明星、网红等对于年轻人的带动力。因此早有盛名的淄博烧烤,距离爆火欠缺的只是一个时机。”齐鲁晚报评论员朱文龙坦言。
诚然,被频频种草的大学生也纷至沓来,“我从济南过来,到淄博车程只有40多分钟,票价也便宜,尝尝烧烤,逛逛景点,是一个愉快的周末短途旅行的不二选择。”从济南来淄博吃烧烤的小何说。
“这个春天,山东各地景点都迎来客流量高峰,而以美食出圈的淄博却是独一份。”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表示,淄博是济南都市圈的重要城市之一,都市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交通的互联互通,要构建1小时通勤圈。“交通的便捷是带动一个城市出圈的重要因素之一,像济南的经十路东延项目一路修到淄博,有望2024年建成。随着交通路网的不断完善,到时候不仅是大学生,都市圈内城市的人们,将共享景点和美食。”
根据网友评论,价格是吸引大家前去吃淄博烧烤的重要因素。已经去淄博吃了两次烧烤的济南大学生小王,至今对淄博烧烤还是念念不忘。“我们四个女生点了两百元左右的烤串。从济南到淄博来回路费,加上吃烧烤的钱,比在济南吃一顿烧烤的钱还便宜。”
济南应该怎么办——
塑造美食文化IP
赋能城市软实力
“淄博烧烤‘出圈’并不是一种偶然。”开了十多年烧烤店的赵女士认为,淄博烧烤之所以有名,在于淄博这座城市给予烧烤的包容和坚持。“政府支持,我们商家也一直主打经济实惠、食材新鲜。如今火了,就更要维护好这个品牌,把‘淄博烧烤’这个城市品牌带出去。”
想维护好这个品牌的不只有市民和烧烤店主,更有政府在背后的大力扶持。从3月4日起,去淄博吃烧烤成为一个现象级事件。“淄博公交线路”“淄博将要举办烧烤节”“在淄博,不仅有烧烤”等话题也陆续发酵,把这座城市彻底带火了一波。
“美食完全可以晋升为一个城市的IP,像重庆火锅、柳州螺蛳粉、西安的面食等。”王忠武表示,夜市烧烤多年来都是济南夜经济的象征。如今,保留烟火气成为很多城市的课题,例如济南就在复兴一些夜市,各个商圈不断推出年轻人喜欢的特色商业市集。烧烤完全可以再次成为济南的一张名片,“维护好我们的招牌,不仅需要商户的齐心协力,更需要看政府如何把这张牌打好。”
淄博开通21条“烧烤专线” 拟于“五一”前后举办烧烤节
3月10日,淄博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打造“淄博烧烤”美食品牌相关情况向社会发布。
据介绍,淄博市对途经烧烤店的常规线路进行重新摸排,主城区42条常规公交线路覆盖33家烧烤店;专门新增了21条定制专线,淄博北站、淄博火车站南广场的线路周六、周日运行,始发站发车时间10:00,返回时间15:00;大学城、水利技师学院、淄博师专的线路周五、周六、周日运行,始发站发车时间16:30,返回时间21:00,同时加强公交、出租车及网约车管理,提升公共交通出行品质。全市38处青年驿站为符合条件的来淄求职、就业的青年学生提供每年3次、每次2晚的免费入住,来淄实习、游玩、访友的青年学生可享受每年4次、每次5天的半价入住。
另据介绍,淄博市拟于“五一”前后举办淄博烧烤节,集中展示烧烤名店、特色品种,辅以演出、啤酒展销等多种方式,为市民提供优质烧烤产品。拟定3月—11月为“淄博烧烤季”,打通“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环节,推出一批“淄博烧烤+”特色文旅主题产品。策划“春光正好·淄博烧烤”文旅活动,设计推出以“青春淄博·烧烤季”为主题的一日游、两日游线路,让游客来淄博品尝烧烤美食的同时,更能深度体验淄博的各大景点,享受各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同时,在各大景区开辟特色烧烤区域,以“售卖+DIY”相结合的模式策划主题活动,确保淄博烧烤热度不减、效应持续。
(齐鲁晚报综合)
- 除了超然楼,山东这些名楼也可登临2023-03-14
- 山东港口渤海湾港:向小货种精品港迈进2023-03-14
-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23-03-14
- 助力经略海洋发展看山东2023-03-14
- 山东共青团广泛开展“我为黄河种棵树”春季植树活动2023-03-13
- 图事绘|山东致力精准育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2023-03-10
- 山东基层诊疗量占比多年保持在60%左右,居全国前列2023-03-10
- 5年来,山东选树18万名乡村好青年2023-03-10
- 山东:致力精准育才,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2023-03-10
- 山东已有9063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职称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