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逐梦星辰大海|蹈海问天筑梦未来,在烟台感受产城融合发展加速度

2023-10-12 17:17:5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图片

编者按

烟台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万顷碧波,海天相连。依托完备的产业基础,烟台发力“三航”(航空、航天、航海)这3个万亿级产业,奔赴高端制造的“星辰大海”。

 

2023年,烟台提出要“争取GDP突破万亿元大关”。在冲刺万亿大城的征途上,烟台借助国家级战略赋能,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引领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牢牢扛起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的硬担当。    

 

10月11日-12日,由山东省委网信办主办,青岛市委网信办、烟台市委网信办、威海市委网信办协办,鲁网承办的“从星辰到大海,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力量”网络名人省情考察活动走进烟台。30余位网络名人、媒体记者在这里看到了一幅幅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剑指苍穹!打造航天文旅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黄海之阳,风雷激荡,一箭破苍穹;航天母港,崛起东方,万众星河望。不到四年的时间,烟台东方航天港从无到有,迅猛隆起商业航天新高地。以海上发射为牵引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烟台箭指千亿级航空航天产业集群。    

   

图片

 

 

作为中国首个海上发射母港,海阳东方航天港近年来先后完成了国内首次海上发射和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首次“一站式”海上发射,首次近岸海上发射和首次海上热发射等。与此同时,海阳还在2022年首次实现了近岸发射观礼,开启了航天文旅发展新路径。

 

“欢迎抵达未来母港,请跟随凤凰船长一同解锁秘密关卡,方可重返地球。”站在光影迷离的2楼,一条沉浸式航天体验线路自此开始。根据既定故事线,途经未来母港、星际航行、好奇号科研工作站、火星国际任务中心、宇宙奇迹、穹幕影院,每完成一项任务,解锁一道关卡,就收获不一样的惊喜,最终结束宇宙流浪计划,重返地球母港。

 

图片

 

 

科普与科幻结合、展览与游乐结合、科技与艺术结合,最终成就了目前国内单一主题体量最大、集“发射观礼+航天科普教育研学”为一体的沉浸式航天科普体验展馆,具备国际水准的跨界融合型航天主题室内沉浸式科普游乐体验生态,弥补了国内此领域业态的空缺。

 

据悉,航空航天产业是海阳市“2+4”现代工业体系中两大核心产业之一,已累计签约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263.7亿元,涵盖了星箭研发制造、空天信息应用、航天文旅产业等多个领域,力争到2025年,打造国内首个集海上发射、星箭产研、卫星应用、配套集成、航天文旅为一体的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未来,更多载着荣耀与梦想的火箭将从海阳奔向太空,蓄势待发的海阳东方航天港也将展开双翼,奔向星辰大海。

 

走进“耕海1号”,探索蓝色大海上的“绿色宝藏”

 

我国是海洋大国,在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上,点缀着数十个港口城市,“蓝色粮仓”建设潜力巨大。其中,位于山东烟台的大型海洋牧场综合体“耕海1号”,集渔业养殖、海上观光、休闲垂钓等功能于一体,构建了装备休闲型海洋牧场发展的新模式。

 

图片

 

从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渔人码头海域俯瞰,“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酷似一串宝石项链镶嵌在蔚蓝的大海上。“项链”的一头是花瓣造型的智慧渔场,另一头是海星造型的网红打卡地,串连起一种全新的耕海牧渔方式。沿栈桥行走,在最北端的智慧渔场内有3个直径40米的大型圆形网箱,每个网箱养殖体积约1万立方米。“渔场内的网箱年可养殖斑石鲷、真鲷等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这三个养殖网箱,在项目一期和二期的连接部位,还有一个40万立方米的大型养殖空间,可以为上百万尾海鱼提供安稳的家。

 

位于南端的海星造型的综合体平台则为“耕海1号”二期项目,该项目于2020年12月15日开工建造,2023年4月底正式开业运营。“平台上建有7层共1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海底两万里’‘深海电梯’‘蛟龙号’等互动科技项目,还能分享美食、品尝咖啡、枕海入眠”工作人员介绍。

 

图片

 

不仅如此,在“耕海1号”上,各类海上装备也展现出满满的“科技感”。“耕海1号”搭建精细化信息管控场景,应用分布式能源管控系统,利用5G网络低延时优势,精准实现了太阳能、风能等发电设备与国家电网供电无缝切换,最大限度发挥清洁能源发电效率。应用了智能平台综合管控系统,能够对电力系统、照明系统、管路系统、空调系统、消防系统、电梯系统等进行集中管控。应用了智能化客房控制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和声控操作,实现房间设备智能操控,为游客营造温馨舒适的科技体验。

 

据了解,“耕海1号”是全国首座综合性、示范性、集成性的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创新性地实现了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工程技术和海洋文化旅游一二三产业深度有机融合,开创了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新模式。

 

近年来,山东着力推进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总数量、总面积领跑全国。乘着海洋强国建设的东风,山东将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

 

登上“流动的国土”,看海洋强国的山东担当

 

从全球作业水深、钻井深度最大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到全球最大的深远海养殖工船,再到全球最大双燃料冰级滚装船“赋能使者”轮......近年来,作为烟台海工装备制造行业的龙头企业的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简称“中集来福士”)生产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海工重器。

图片

上钻井平台被称为“流动的国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实力和发展方向。走进中集来福士芝罘岛船厂,经常上电视和刷爆朋友圈的“网红”来福士钻井平台静静矗立在此。沿着外旋梯一步步拾阶而上,脚下就是浩瀚的大海。站在一个足球场面积大的甲板上,迎面吹来阵阵海风,可以感受到“大国重器”矗立于大海之上的壮观与豪迈。

汇聚了众多创新突破的“蓝鲸”系列钻井平台,代表着我国海工装备制造领域的顶尖水平。“‘蓝鲸’系列装载了先进的DP3动态定位系统的,最高可抵抗16级台风,此前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期间,‘蓝鲸1号’以良好的稳定性抵挡住了12级台风的侵袭,圆满完成试采任务,一战成名。”中集来福士相关负责人介绍,“‘蓝鲸2号’配备了高效的液压双钻塔和全球领先的闭环动力系统,可提升30%的作业效率和节省10%的燃料消耗。”

图片

10前,中国还完全没有自主制造海上钻井平台的能力。目前,中国在该领域已达到完全自主化,其中超深水钻井平台的超厚钢板、钻井闭环技术更是世界首屈一指,推动了中国海工行业的跨越式发展。2017年5月,“蓝鲸1号”在南海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产气总量超过30万立方米,产气时长、产气总量,双双打破世界纪录,向全世界展示了“大国重器”的实力。

除了海工装备之外,近年来,中集来福士坚定走好创新之路,聚力经略海洋、加快产业升级、挺进深蓝大海,以油气钻井为根基延伸拓展到油气生产、海洋渔业、清洁能源、特种船、平台运营管理六大领域,为海洋强国提供了更多“重器”支撑,交出了一份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的中集答卷。

“大国重器”强势“圈粉”,看这家民营企业的智造实力

 

 

深海相较浅海,海况更加恶劣,风、浪、流对海上油气生产设备的安全平稳运行挑战极大。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商,杰瑞集团早在2003年就开始了海工类装备的研发制造,其自主研制出的固井橇应用于南海钻井平台,可在严苛的海工环境中进行勘采作业。固井橇的研发,为杰瑞在海上和陆上油气装备制造迅猛发展埋下了伏笔。

 

图片

 

 

活动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杰瑞集团的文化展厅。“2021年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正式投产。这其中也离开杰瑞的研发制造助力。”现在,杰瑞集团在深海钻机方面的研发生产方面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领域,钻机深度超过9000米。一系列的突破和创新,令在场众人惊叹不已。

 

图片

 

 

全球首台连续工况8000型电驱压裂橇、全球首台电驱智能连续油管设备、连续油管创亚洲最深下深记录,国内首台大功率电驱固井车、液氮设备,3600米ROV(遥控无人潜水器)释放回收系统(LARS)等填补多项国内、国际空白……由陆向海,杰瑞集团在世界装备平台上不断为中国制造递上新名片,让“不可能”变成“可能”。

 

近年来,杰瑞重点聚焦海上平台及船载压裂酸化成套装备、固井成套装备、连管及液氮装备等钻完井和增产装备。杰瑞的海工类钻完井和增产装备,已服务于中海油、中东、非洲、南美洲等海域,完全满足国际海工装备的标准。“谁拥有海洋,谁就拥有了未来”,海上作业的痛点难点,就是杰瑞集团自主创新的核心突破点。

 

图片

记者:范金鑫、李秀娟
责任编辑:范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