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济宁7月22日讯(记者 孔祥梅)7月21日,鲁网济宁小记者赴一场文化之约,探秘到达任城汉文化博物馆,倾听高成丰馆长对汉代文化的探查与研究,了解汉碑对人们生活习俗、历史信息、神话故事、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中华文明发展的持续历程。
穿过任城区济北旅游大道,在茂密的法桐树林深处,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屹立其中。鲁网小记者一行数人步入院内,高成丰馆长热情招呼,并煮好绿豆水让大家先解暑,并对中暑时节在高温40度的天气来到博物馆,学习汉文化表示赞叹。
高成丰馆长介绍,自1997年以来,济宁任城汉文化博物馆不断收藏汉碑石刻,并对其研究和保护,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努力,使不少汉碑、刻、画像得以保存,如今馆内的汉画像石藏品已达200余块。在高成丰馆长看来,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更是一种中华文明的传承,中华民族发扬复兴,当代人有责任应该不懈努力。
参观中,高成丰馆长亲自讲解,汉文化很美!简单的线条勾勒出来的画风意境奇特,浑然天成,是我们古人智慧的结晶。任城在汉代是一个文化重地,其中,汉碑和汉画无论从数量上和质量都居全国前列,全国仅存汉代碑刻济宁能达到1%的占比。
在一组汉画像石前,高成丰馆长告诉鲁网小记者,汉画像石是汉代文化的生活缩影,大家看下这里表现的就是最早的烧烤起源;推门而入的歌舞戏台;朋友相见时的下棋与饮酒意境。远观汉画像石,平面满构图又极具三维空间的表现力,或人物、或走兽、或神异、或树屋,都呈现出一种恰到好处的艺术美感。
院落中,高成丰馆长指着一块刻有大宋字号的石碑刻介绍,这块碑文正在研究中,这对博物馆的发展下一步会有更大帮助,鲁网小记者认真驻足观看辨认。
参观结束后,鲁网小记者跟随汉文化博物馆内拓片师傅进行学习,怎样利用现代技术与传统工艺进行拓片的制作,鲁网小记者认真聆听,学习后进行实践,小记者郭思婕和丰子涵成功的对一汉画像石进行了拓片,激动的表示,感到学习传统文化不虚此行,以后会更多参与中华文明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