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一尊尊雕像、一座座丰碑、一张张图片、一件件遗物逐一向我们诉说着那场72年前发生在这片热土上的战役是如何的惨烈,胜利如何的来之不易。
粟裕大将曾这样说,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来之不易……胜利归功于广大人民的支援。鲁中人民群众战前实行空舍清野,给敌人造成很大困难。战役中有二十多万民工大力支前,对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老解放区地方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支援,胜利是不可能的。
孟良崮战役中,翻身的沂蒙人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民支前,全程支前、全力支前、全面支前。人人踊跃参军参战,到处都有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相争及亲友联袂入伍的动人情景。“到前线去,到主力去!”是他们发自肺腑的心声。广大民兵配合主力部队,英勇参展,打击、袭扰、迷惑、疲惫敌人,为部队当向导、搞运输、看押俘虏,为战役的胜利做出来巨大的贡献。
“一切为了战役,一切服从战役,一切为了胜利”。战役期间,沂蒙人民男女老少齐上阵,“大军联营七百里,家家灯火到天明”,呈现出的就是当时独轮车车轮滚滚,担架队浩浩荡荡火热抗战支前场面。为了解决部队急需,有的群众把正在扬花的小麦割回来,把新房上的屋草拆下来给部队喂马,甚至拆掉自己赖以遮风避雨的团瓢给部队烧火做饭。
最后一口饭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
战争时期的沂蒙人民,对子弟兵倾注了最质朴而深厚的情感,以红嫂为代表的沂蒙人民,照料伤员比对亲生儿子还要贴心,比对生身父母还要细致,期间蕴含的真情挚爱感天动地。为了救治伤员,倾其所有,甚至不惜生命。为了革命胜利,为了子弟兵早日养好伤,沂蒙人民用汗水、乳汁甚至鲜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颂歌。
沂蒙大地是一片红色热土,户户有红嫂,村村有烈士,用乳汁救治伤员的明德英何止千百个,结婚十二年没有同丈夫见过面,最后等来的却是丈夫的烈士证书的又何止一个李凤兰,叫响“谁第一个报名我就嫁给谁”的又岂止一个宋炳锋!
走出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心中久久无法平静。这是一次对信仰的朝圣,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巍巍蒙山,熔铸党群生死情,滔滔沂河,流淌军民水乳谊,就是对我们党一直在不断探索的“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刻理解和诠释。
树碑昭英烈,存史启后人。点亮沂蒙精神地标,是以实际行动将红色基因传承。“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重温孟良崮战役的光辉历史,我们永远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和广大军民的伟大功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和感人业绩。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沂蒙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