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沂| 从理论到实践!临沂兰山法院探索未成年人全链条防护新模式
【编者按】登沂蒙顶,览八百里河山;乘沂河水,望十万顷烟波。从“大美新”向“强富精”昂首迈进,全面对接长三角,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勇当鲁南经济圈发展排头兵。鲁网临沂开设《观沂》专栏,聚焦沂蒙风物,探寻高质量发展密码,持续“观”注,独到“沂”见,书写沂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鲁网5月12日讯(记者 杨成喜 王安娜 通讯员 韩锋) 4月23日,一场针对家长的特殊家庭疗愈课在东苗庄社区开课,两组家庭的父母将带着孩子在这里接受为期3个月的家庭教育指导,这标志着兰山法院精心打造的“青橙计划”课题由理论走向实践。
12921个课时为36万学生种下法治的种子
12921个课时,1162890分钟,换算下来是807.5天。这是兰山法院普法志愿者团队用来向全区未成年普法的时间。
2017年5月,兰山法院联合区关工委、团区委、教体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发起“青柠计划”普法志愿者项目,组建志愿者团队。
青柠计划“青”字寓意青春、青少年、青涩,“柠”字取“宁”谐音,寓意安宁。志愿者由具备相关从业经验、热爱公益普法事业的执业律师、思政老师和青年法官选考组成。
为了保障普法教育不跑偏、见实效。围绕普法课“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兰山法院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科学编制不同的教材。在小学四年级和初中七年级开设《我身边的法律》校园普法公益课程,实行小班授课,每学年授课时长为180分钟。四年级侧重《民法典》《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侵权行为、不良行为、校园暴力等相关知识,七年级则根据初中学生年龄特点侧重违法犯罪内容。
据兰山法院少年法庭一级法官苏雅楠介绍,在制定统一教材的同时,法院还为每一门教材配备统一整理的教案,一门课的教案都多达两万字。
截至2021年底,“青柠计划”普法志愿者团队有161人,覆盖兰山区176所中小学,开课12921节,受教育学生逾36万人。除校园普法课堂外,兰山法院还在半程法庭建设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补强法治实践体验,每年学习观摩人数达5-7万人次。
2022年春天受疫情影响,线下普法教育课暂未启动,但苏雅楠却未停下思考和努力,她经常带领普法志愿者们开会研讨,根据疫情期间学生心理变化、线上课同时带来网络不良信息处置等方面不断丰富完善授课内容……
所作的努力,都是为了花开重聚,把宝贵的线下课时最大限度利用好,给孩子们带去更好的普法课堂。
一校一师搭起未成年防性侵安全墙
在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系里,性一直是一个令人羞于启齿的话题。俗话说,女大避父,男大避母。在家庭教育里,性也是一个为之避恐不及的“洪水猛兽”。
性教育的缺乏,始终是一个困扰着青少年健康发展的瓶颈,不少未成年群体在不健康的性理念和人类原始欲望的作用下不惜铤而走险,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错误的一步。
2021年3月,兰山法院与兰山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发起,团区委、区妇联协助设立女童保护山东临沂“青芷”项目。
中国的“女童保护”设立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下,是全国性的预防儿童性侵害的公益性基金组织。
兰山法院的“青芷”项目,“青芷”的“青”代表青少年,“芷”寓意让性侵停止。
该项目采用“一校一师”模式,各学校选取一名在校女老师,在经过统一培训认证后再回到学校担任“防性侵”课的讲师。
讲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课程安排合理穿插“防性侵”课的课时。
“青芷”项目前期重点在全区133所小学及直属幼儿园大班开设“爱护我们的身体”儿童防性侵课程,现正积极筹备在中学开设“拥抱青春期”性教育主题课程。
截止2021年12月31日,“青芷”项目74位讲师已经在全区67所小学、幼儿园授课242节,受教育学生9880人,发放女童保护手册9880本。
引进社会力量多维联动助力迷途知返
如今,兰山法院针对未成年法治教育的活动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随着“青橙”项目由理论走向实践,兰山法院的“青未”系列正式迈入2.0时代。
如果说“青柠”“青芷”项目重在对未成年犯罪问题的预防,那么“青橙”项目则侧重对罪错未成年人的干预矫治工作。
俗语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兰山法院正在联合社会力量对那些“浮沉浪子”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帮教工作。
自2019年9月起,兰山法院与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合作推出了《青少年犯罪影响因素、预警机制与干预》研究课题,下设“青橙计划”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和回访帮教两个项目,研究未成年人为什么犯罪,犯罪后如何矫治挽救。
在兰山法院的“青橙计划”课题研究中,由专业心理辅导团队对判处非监禁刑的少年犯,以“重整青春再出发”为理念,以正向思维训练为主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心理咨询、成长性团体心理辅导,引导其重拾生活热情,重塑人生目标。通过科学测验获取帮教初期、帮教过程、帮教后期相关数据,观察监测涉案未成年人的成长变化,并以此总结形成有效的教育矫治方法。
课题组通过对刑事案件中25岁以下被告人信息、案情资料的收集整理,结合问卷调查、访谈、测验等方法,对相关信息进行科学分析,探索发现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因素,建立青少年犯罪类别识别和预警机制。
针对校园暴力、学生霸凌等当下的社会关注度高的社会问题,兰山法院积极开展在校问题学生干预矫治。在青少年犯罪识别和预警机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帮教内容和形式,最终产生在校问题学生干预矫治方法,形成科学的青少年犯罪识别、预警及干预措施,设立罪错未成年人保护处分机制,进行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司法先议制度的本土化探索。
课题组先后对300余名青少年罪犯和1500余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犯罪成因,对判处非监禁刑的25名少年犯进行科学回访帮教,总结教育矫治方法。
25名少年重新认识自己,4名少年重返校园,其中1人成为某高校学生会主席。
“我们希望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为未来的立法或司法改革积累社会基础,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立法前延,搭起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平台”,兰山法院青少年法庭一级法官苏雅楠对“青未”系列项目充满期待。
家庭教育首进司法实践
4月21日,兰山区人民法院连发两份家庭教育令,这也是兰山法院发出的第一份和第二份教育令。
在家庭教育令的要求下,两名问题未成年人的父母如约来到东苗庄社区接受法治教育,来自社会上的观护团成员和临沂大学心理系的专家教授共同参与了这一司法实践。
这也是兰山法院在司法实践中首次将目光聚焦到问题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
4月23日的青少年回访帮教和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现场,问题未成年人刘某在相关心理专家的专业指导下,通过“房树人”的现场互动,窥悉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家庭原因。
每一个被纳入家庭教育的家庭,事前都会有专业的司法社工团队通过一系列详尽的社会调查,用数据来对问题未成年人背后父母的教育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配套相应的家庭帮教课程和课时。
兰山法院2.0版本下的司法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预防为主、矫治结合,贯穿未成年整个成长历程的全链条司法保护新模式,牢牢筑起了未成年的健康成长的司法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