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路起点蓬莱仙境:印象派中的两千年“文化乌托邦”

2014-09-17 20:55: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蓬莱三仙山美景

蓬莱阁

  鲁网9月17日讯(记者 刘梅婷)坐拥两千多年建城史,人间仙境蓬莱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一边是不惜代价地传承保护,一边是科学合理地挖掘开发,蓬莱通过加强名城保护,传承历史文化根脉,让千年古城涌动出持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用文化为仙境铸了“魂”。今天,记者跟随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采访团一行来到了这片秦皇汉武的求仙访药之处。

  “仙邦梦幻美”——2100多年历史赋予的灿烂文化

  蓬莱距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得名于公元前133年,是中国沿海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城市之一,汉武帝东巡在此筑城。自唐至民初的一千二百多年中,蓬莱一直是登州(府)治所所在地,是古代胶东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八仙过海的传说、海市蜃楼的奇幻、戚继光英勇抗倭的辉煌历史、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赋予了蓬莱灿烂而深厚的文化。

  蓬莱阁自古为名人学士雅集之地,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东西两壁挂有名人学者的题诗。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

  日前,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4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榜单,蓬莱以“仙邦梦幻美”的美态定位列榜单第17位,成为山东省唯一上榜的城市位。走进这里,你几乎看不到历史中经常出现的那充满古旧色彩的画面,看到的只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烟雨朦胧中似乎让你陷进了印象派中的那片“文化乌托邦”。

  “旅游抱团忙”——破解“吃祖宗饭”的发展之困

  “靠一个景区撑起一个旅游城市”是蓬莱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旅游形式单薄,内容单一,季节性明显的弊端也随之显现,“旺季人满为患,淡季门可罗雀”一度是蓬莱旅游的真实写照。留不住客的现实,成为阻碍蓬莱旅游业迈向高层、做大“蛋糕”的桎梏。

  祖宗饭不能代代吃。那除了蓬莱阁,蓬莱旅游还有什么?这是蓬莱人思虑甚深的话题。“秀美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是蓬莱独有的优势资源,以全域视角将优势资源打造成旅游产品,以多业态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使‘人间仙境’更具吸引力。”市委书记张代令表示。

  近年来,依托蓬莱阁、蓬莱水城、戚氏牌坊和戚继光故居、三仙山和八仙过海口等旅游资源,蓬莱大力发展仙阁文化、精武文化、海洋文化等特色文化旅游“抱团”,打造“人间仙境、美酒之乡、休闲天堂”的城市品牌,先后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千年古县”。

  在空间布局上,则突破滨海旅游区域限制,激活北部“仙、阁、海”,中部“酒、湖、马”,南部“山、林、泉”资源要素,以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构建“山海呼应、城乡交融、全域覆盖”的大旅游格局。

  走出蓬莱阁,蓬莱资源丰富,旅游业大有可为,蓬莱旅游业航母开始起航。

 

古船博物馆内的中国古代船只

  “文化惠民强”——村民寓学于乐的精神享受

  不仅如此,记者了解到,蓬莱结合新农村建设,在“蓬莱美丽乡村”创建中,还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通过培育一批农家乐、民俗游项目,打造乡村特色游板块。蓬莱以文化惠民为着力点,不断加强文化民生建设,越来越多的乡村民众享受到了丰富便利的文化服务所带来的精神享受——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让人们寓学于乐。

  “我们这里每年都有‘仙境之夏’、‘文艺走基层’、‘唱响仙境’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平时干完了活还有机会学文化、看演出,惬意的很呢。”蓬莱董家村一位李姓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蓬莱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完善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村居文化队伍建设,每个村居建立一支以上演出队伍,发展2-3名文艺骨干,经常参与文化活动的群众达超过30%。

 

  

  

责任编辑: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