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18专题 > 你来我网 > 你来 > 正文

【鲁网小记者】这个腊八节不一般! 鲁网小记者做红包体验中国传统文化

2019-01-15 15:2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各种“红包”,比如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但真正的红包是怎么做的,很多人并不知晓。继上个周六的游老街赏旗袍之后,腊八节这天,鲁网小记者们再次相约到何陋轩工作室,跟着张晋师傅学习制作真正的红包。

  

  鲁网1月13日讯(记者 宋莉)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各种“红包”,比如微信红包,支付宝红包。但真正的红包是怎么做的,很多人并不知晓。继上个周六的游老街赏旗袍之后,腊八节这天,鲁网小记者们再次相约到何陋轩工作室,跟着张晋师傅学习制作真正的红包。

  下午两点集合后,小记者们首先在张晋师傅的带领下,了解了工作室所在地——鞭指巷状元府的来历及晚清状元陈冕卖房子捐款赈济灾民的故事。走在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一方小院,承载的却是百年的历史和文化。

  带着对历史的回味,小记者们走进工作室,开始了今天的学习之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完成一件作品,首先要有称手的工具。何陋轩主做旗袍,张晋师傅把平时做旗袍常用的工具摆在桌上,顿时引起小记者们的好奇。尺子、剪刀大家都认识,拓版器、打孔器、定位钳还是第一次见到。咔擦一声能打出一个标准圆孔的打孔器成了小记者们的“抢手货”,大家争先恐后尝试打孔的简单快乐。另外还有像老师讲课用的粉笔一样功能的画粉、圆鼓鼓插满了珠针的针包、长得像戒指般的顶针,盘扣用的铜条,这些工具看着简单作用却很大。

  了解了制衣工具的各种功能后,张晋师傅接着给小记者们讲解了旗袍的工艺、面料及其寓意等相关知识。旗袍之美,首先在于型。传统旗袍工艺最讲究的是面料与人的贴合,根据人的不同选择与之匹配的面料,再针对不同的面料采用不同的工艺。张晋师傅拿起一个已经完工的红包向大家展示它的面料织锦缎,织锦缎是我国传统的丝织品之一,缎面细腻,丝线饱满,色彩绚丽。红包上的美丽花纹叫做“海水江崖”,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纹样,古代饰于黄帝的龙袍;另外一个红包上的纹样则是甲骨文,提到甲骨文,在场的小记者中有人正确说出了它的来源,得到了师傅的称赞。

  经过了张晋师傅的培训,鲁网小记者们开始动手制作真正的红包。由于很多小记者都是第一次接触到手工缝纫,做起来有些吃力,曲老师把一些红包半成品分给每个小记者。把红包由里到外翻过来、缝扣鼻、上扣子,在曲梓鑫老师的细心指导和家长的帮助下,小记者们一个个穿针引线,认真做起了缝纫活儿。

  常春藤小学二年级的杨若彤小记者特别喜欢手工,做完红包不过瘾,又跟着老师学起了旗袍滚边的制作。如何扎针,扎针的方向要一致,针的走向要和布边平行,在曲老师手把手的指导下,杨若彤缝得有模有样。

  一针一线见功夫,拿着自己做好的红包,小记者们特别有成就感。今天正好是腊八节,小记者们不仅亲手制作了红包,还在张晋师傅有意思的讲解中了解了济南鞭指巷状元府的来历,用生命书写家国大爱的清朝状元陈冕,更从旗袍的工艺中学习了古人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和匠人精神的信念,这个腊八节过得不一般。

 


责任编辑:董羽曦
分享到:
./W02019011556001973746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