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融西借跨越赶超 聊城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

2014-10-28 06:24:00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27日,“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聊城新闻发布会举行。

 

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情况。

 

聊城市委常委、 宣传部长赵庆忠主持新闻发布会。

  鲁网10月27日讯 (记者 殷会丽)今天下午,“聚焦‘一圈一带’第十届中国网络媒体山东行”在聊城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鲁网记者在现场获悉,去年以来,聊城先后被国家列入中原经济区,被山东省列入“省会城市群济南经济圈”和“山东省西部经济隆起带”,成为国家和山东省“一区一圈一带”三大区域战略叠加区,在山东省是唯一的,在全国也不多见。为此,聊城市确定了“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奋斗目标。

  聊城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忠林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聊城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和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连接冀鲁豫重要的交通枢纽,是山东省东引西拓的“桥头堡”,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干渠、引黄济津干渠贯穿全境。京杭大运河和黄河在此交汇,京九铁路和胶济邯铁路在此形成“黄金大十字”。青银高速、济聊馆高速和正在建设的青兰、德商高速,在此交汇形成“丰”字型高速公路体系。当前,我们正在利用“一区一圈一带”的机遇,加快构筑“立体大交通”,推动建设济聊城际铁路、聊城军民合用机场、徒骇河内河通航等重大交通项目。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聊城将形成高速成网、高铁叠加、飞机起降、轮船出海的立体大交通体系。

  随后,聊城市发改委主任葛敬方、聊城市交通局局长高洪岩、聊城市经信委主任刘东昌、聊城市住建委张连臣与聊城市旅游局局长刘光辉,围绕“一圈一带”建设,做了具体介绍。鲁网记者了解到,聊城是一座特色鲜明、生态宜居之城聊城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生态聊城”的美誉,水的面积占到建成区面积的1/3。经过多年的打造,聊城先后成功创建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园林城、中国温泉之城、全国双拥模范城。最近,又成功入选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市。

  而省委、省政府“一圈一带”战略决策,也为聊城市的城镇化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1—9月份,聊城全市完成城乡建设投资820亿元,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群众由衷地称誉:聊城的路平了、灯亮了、地绿了,宜居了。预计全市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

  “一圈一带”规划中,聊城规划布局了5条铁路、5条高等级公路、2条内河水运航道和一个飞机场,这在聊城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些项目建成后,聊城将构建起高速成网、高铁叠加、飞机起降、轮船出海的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成为山东东进西出、南下北上的大通道。聊城处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有着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贯穿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东西的邯济铁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近年来又相继实施了京九铁路电气化改造和邯济铁路扩能改造,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的铁路枢纽地位更加突出;公路建设突飞猛进,青银高速、济聊高速、青兰高速和德商高速形成了“丰”字形高速公路网络,4条国道、13条省道在聊城大地上纵横交错,打通了对接济南、连通中原的运输大通道,进一步拉近了与周边省市的沟通距离,交通的一体化促进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聊城成为山东西部名副其实的西引东进、南联北接“桥头堡”。

  而一圈一带规划实施以来,聊城围绕全市跨越赶超的目标,深入推进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二次创业”活动,着力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实现了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今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4%。据初步统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4%,利税、利润均增长10%。

  同时,聊城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主要城市,旅游业面临着“一圈一带”的重大机遇。在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聊城成功挤进了“山水圣人”黄金旅游线,创新提出了“山泉水圣”旅游线,打造济南赏泉、泰安登山、曲阜拜圣、聊城休闲的旅游格局。利用济南泉水资源和聊城的水文化资源,整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打造“泉城”和“水城”城市品牌。为加快推进济聊旅游一体化,激活淡季旅游市场,“三十万游客金秋银冬畅游泉·水城”活动已全面启动,主导产品实行三折优惠。聊城也努力打造无障碍、无边界旅游区。

责任编辑:殷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