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4月3日讯 吕剧,山东地方代表剧种。从民间说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的吕剧唱腔曲调简单朴实,优美动听。吕剧在最为繁盛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俘获”众多戏迷。但从“小戏迷”到“大演员”的距离有多远?对于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吕淑娥来说,或许只有一封信的距离。日前,记者采访了吕淑娥。
老戏骨——吕淑娥
不得不说的一封信
初见吕淑娥,是在山东省吕剧院内,亲切又优雅,正如其代表作品《李二嫂改嫁》中的李二嫂一般,温和亲近又气质非凡。实际上,吕淑娥曾获得山东省第七届艺术节表演一等奖、第五届中国戏曲红梅“金花奖”、山东省首届吕剧艺术节金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等诸多奖项。
转念一想,吕淑娥从小乡村一步步成长为吕剧著名演员,是从怎样的吕剧“种子”萌发而来呢?回忆起关于吕剧的求学经历,吕淑娥说了这样一句话,“幸运的是,我在这个行业的各个时段都遇见了贵人。”而第一位给予吕淑娥鼓励的便是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林建华。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平时人们娱乐依靠收音机,看电影是难得可贵的体验。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农村小孩子来讲,收音机里的故事是好玩的、新奇的、有“魔力”的。而吕淑娥与吕剧就是因为收音机和电影有了最初的印象。
回忆起和吕剧的初识,吕淑娥总说自己是幸运的,初遇便是吕剧经典。“最初,电影《姊妹易嫁》《李二嫂改嫁》让我领略到吕剧的美。后来,收音机中听到了林建华老师的《小姑贤》,我彻底心动了,就想着以后学戏,还觉得自己什么时候能跟林老师学吕剧就好了。”吕淑娥告诉记者。
对于十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大多是没有勇气给一位有名的演员写信的,但吕淑娥却鼓起勇气按照收音机里报幕的演员信息给林建华老师写了一封信。“信里就表达了对林老师的喜爱和对吕剧的喜欢。”吕淑娥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竟能收到林建华老师的回信。
“一定要努力,只要你喜欢吕剧,坚持下去就一定有机会上台演出……”林建华老师的回信内容,吕淑娥至今还记得。同时,也正是因为这封信让刚刚考入莱西戏校的吕淑娥更加明确方向。
吕剧进阶之路
1984年,吕淑娥进入莱西戏校学戏,1986年下半年,她便顺利进入莱西吕剧团。而这一阶段,奠定了她的吕剧基础。“在莱西吕剧团,天天练功、时时登台,能演二十多出戏。这段时间不仅让我积累了丰富的舞台经验,而且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的意志。”吕淑娥表示。
实际上,吕淑娥之所以能够在莱西吕剧团积攒下众多经验,且有自身特色唱腔,还要归功于莱西戏校的校长李仁修。
“在莱西戏校时,校长有意培养我,送了我一个半导体。那时候,我和同学在练功之余天天听戏,跟着唱。等到剧团之后,听得更多了,琢磨演员是怎么唱的,如何发声等。”吕淑娥说,从戏校到剧团再到艺校,半导体随着她“南征北战”……
“在莱西吕剧团登台演戏一天两三场,几乎天天演出。幸运的是,当年莱西吕剧团邀请著名老一辈艺术家钱玉玲老师和刘艳芳老师到剧团里排戏,我在两位艺术家的指导帮助下完成了《三看御妹》《团圆恨》的排练,在形体、唱腔等方面受益颇深。”吕淑娥告诉记者,也正是那时,钱玉玲、刘艳芳和丁国民老师提议她继续深造,去更系统更完整更规范地学习吕剧表演。
从莱西戏校到烟台艺校,经历了一番波折,其中既需要吕淑娥放弃稳定的工作转而求学的勇气,也需要她对未来从事吕剧艺术的坚定决心。“烟台艺校教务处办了特招,考了全国统考后转为吕剧。幸运的是,我在烟台艺术学校遇到校方邀请来校指导的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林建华老师,林老师帮助我完成了《三拉房》的排练。过程中,林老师一句、一句地教我,印象十分深刻。”
说不清是“偶像”的力量还是艺术的引领,在烟台艺校毕业以后的她毅然决然考到山东省吕剧院。1994年,吕淑娥进入山东省吕剧院从事吕剧表演。1996年,她便遇到了《苦菜花》中的“娟子”。
这是一个不畏强势,英勇顽强的女性角色。对于常常表演温和闺秀的吕淑娥来说却是一个挑战。“在演出的时候,为了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鲜活,往往要在台下做很多的功课。如果是历史人物,就要阅读大量的书籍,观看大量的影视剧,从中了解这个人物的生活背景,揣摩人物性格。”吕淑娥回忆,为了娟子这个角色,她反复琢磨、在生活中有意去寻找类似角色和人物进行解读。
“剧中,我跟郎老师有大量对手戏。对戏时,我发现她的眼神会‘说话’,能够释放信息、给我刺激和信心。”排练《苦菜花》时,导演帮助吕淑娥进行人物分析、老师郎咸芬用心指导,让她找到表演“娟子”的感觉。
从听吕剧到莱西戏校学艺,从莱西吕剧团实践到烟台艺校深造,再到山东省吕剧院演出。吕淑娥一步步走出了家乡,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刷新”经典李二嫂
“演戏要把人物演活了,要演到人物心灵深处去。”每次登台表演和台下观众面对面接触时,吕淑娥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对新版《李二嫂改嫁》中李二嫂形象的再塑造使得她获得中国戏剧最高奖项梅花奖。
经典剧目《李二嫂改嫁》的唱腔、台词和艺术风格已经成熟,在观众心中有着难以取代的地位。对《李二嫂改嫁》的重新编排,吕淑娥表示难度和压力非常大。“当时,郎咸芬老师帮助我复排《李二嫂改嫁》,在唱腔、台词、表演等各方面进行指导。”吕淑娥认为,对经典剧目进行新演绎,需要某个支撑点才能让现代人更好地理解人物、剧情。
“在唱腔方面,要寻找一种美感;在人物把握上,这个角色能干、懂事,但婆婆还总是刁难她。当时考虑要把人物演得可爱,让观众心疼角色,从唱腔和表演上就要有双重把握,这两点非常重要,让观众喜欢就完美了。”吕淑娥告诉记者。
吕淑娥还表示:“演活人物还需要用形体、眼睛说话。不同的戏、不同的角色都要有激情,同时激情爆发的点在哪里都需要演员一点点地找。”吕淑娥不负众望,在表演理念和风格上从新时代审美的角度切入,全新演绎“李二嫂”。
值得一提的是,吕淑娥在杭州比赛时,观众对于新版《李二嫂改嫁》的反映十分好,甚至还会用山东话互动。“郎老师对我的这一角色演绎挺满意的,还好没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吕淑娥笑称。
凭借着对吕剧的热爱和刻苦钻研,吕淑娥成功地出演诸多吕剧经典剧目,比如《李二嫂改嫁》《苦菜花》《画龙点睛》《姊妹易嫁》《钗头凤》《三拉房》《逼婚记》《梨花情》《英雄之铭》等。
对于表演,吕淑娥说:“舞台上的从容不迫,是台下无数个的千锤百炼。”如今的吕淑娥已是山东省吕剧院挑大梁的演员,肩上担负着传播、传承吕剧的重任。据了解,吕淑娥近年来应邀参加欧洲、东南亚的文化交流,将吕剧这一地方剧种带到法国、英国、瑞士、荷兰、比利时、马来西亚、新家坡等诸多国家。
“郎咸芬老师经常教育我们,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演戏。既然从事了这个行业,就应该把吕剧一心一意地融入到生命当中,把它当做自己一生的事业。”吕淑娥对记者说,希望吕剧这一山东戏曲瑰宝能够被更多人知晓、喜爱,从而永久地传承下去。(据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