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20专题 > 2020济南最美教师 > 最美教师 > 正文

记济南最美教师于飞:人生为一大事来

2020-09-07 11:26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学校在“从零到一”发展的过程中,从起初的举步维艰,到期末的赞誉成片,于飞带领团队虽然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

  鲁网9月7日讯 于飞,女,44岁,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理学学士,现任济南市长清区博园小学(山东师大附小大学城校区)校长、党支部书记。

  一、咬定青山,誓破楼兰,为一份责任

  2017年8月,一位前来“探底”的家长在校园里找到于飞,问了她很多问题:你们真的能按期开学吗?会一直在这里待下去吗?我已经为孩子在市里买了学区房,你们确定来我就再搬回来……原来,这位家长和妻子博士毕业后到高校工作,已经在大学城的单位宿舍住了十多年,现在二宝刚刚几个月……后来于飞又见到不少前来“探底”的家长代表,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高校,但是焦虑的眼神却极其相似……

  后来想起当时的情况,于飞说她很能理解:学校7月份签署合作协议时,校园绿化还在进行中,路面是黄土地,操场是一个大泥坑。为了确保按期开学,各项工程都加紧了进度,当时的校园看起来像一个大工地……8月底学生报到,原本摸底70多个孩子只来了36个,与其对应的是一间教室、一位语文教师、一位数学教师。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但是每天要面对36双纯真又渴望知识的眼睛,于飞肩负的不仅仅是政府的信任、家长的期待、孩子的成长,还有社会的观望——当心中的梦想遇见眼前的苟且,被困难打倒还是把困难打败——巨大的压力与责任扑面而来,怎么办?

  孩子的教育绝不仅仅是一间教室能完成的,需要更大空间、更多资源。但是,空间从哪里来?资源从哪里来?面对现状,不能等、不能靠,必须主动作为。她找到家长们——

  “孩子该从书本中该学到的,我保证一点也不会欠下,但这远远不够”

  “孩子的成长历程是不可逆的,6岁走完了,谁也不可能再给他一次6岁,千万不能耽误孩子”

  “您有一个资源,他有一个资源,分享出来就是36+36个资源”

  “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学校的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意愿,我们是命运的共同体”

  ……

  沟通中,家长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思路,同时也被她“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所感动:为了共同的目标,家校要共同携手,共克时艰:家长们纷纷出谋划策:能出人的出人,能出力的出力,能出资源的出资源——让“孩子走出去”、把“家长请进来”:一是拓展办学空间,学校打开教室,打“破”校园围墙,让孩子们到高校、社区、公园“大教室”去,开展“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课程!二是拓展办学资源,把身为大学教授的家长请进校园,变身“小学老师”给孩子们上课,为孩子们开展“家长讲坛”课程。

  2017年9月30日,学校开办的第一个月,于飞带领36个孩子走进了齐鲁工业大学,做月饼、参观陶瓷博物馆、酿酒中心,开启了第一次“行走的课堂”研学之旅。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第一学年,在于飞的带领下,孩子们走进女子学院图书馆,学习整理图书,办理了借阅卡;走进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观看大学生情景剧,科普宪法知识;到园博园找秋天、把语文课《秋天》搬到蓝天下、草地上;走进消防大队,穿上消防服,体验消防员的生活;走进山东交通学院,置身油菜花海观察蝴蝶起舞,在木工实训室拼插打磨卯榫……在每月一天的“行走的课堂”中,学生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强健了体魄、磨练了意志,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被百度新闻、今日头条、网易新闻、大众网、齐鲁壹点等报道三十多次,为周边学校开展研学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样本。

  那一学年,于飞还邀请家长们走进校园,例如请赵玟昕妈妈(济南市幼儿专科学校音乐教师)每周四为孩子们上的“声乐启蒙”课,请代若希妈妈(山东省中医药大学英语教师)每周二给孩子们上“英文绘本”课……受此鼓舞,家长们还把机器人“小胖”请进校园,带孩子们做纸盘画、艺术插花,请中医专家为孩子们画额,请面塑非遗传承人教孩子们捏各种小动物……开发“家长讲堂”课三十多节。学校开办的第一年,在师资和办学空间等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充分挖掘高校和社区资源,引导身为高校教师的家长们用多彩的课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用专业知识为孩子们的生命成长奠基。

  第二年开学季,学生转学需求骤增,学校不得不增开三、四年级,在招生范围仅限于高校教工子女的情况下,班级数迅速由一个年级1个班发展到四个年级6个班,学生人数由36人发展到179人。据有关部门统计,以往每到七、八月份,大学城高校教职工都是净流出,但2018年净流入184户,这其中的140余户是她的学生家长。从因为孩子上学迁出,到同是因为孩子上学迁入,这一出一进不难看出,于飞带领团队不避难、善作为的担当得到了高校和家长们的高度认可。2018年,“孩子能到山师附小大学城校区上学”已经成为长清大学城高校人才引进的优势之一。

  为响应市教育局“课后教育”延时服务政策,让身为高校教师的家长能够安心工作,于飞团队又开发了以“博士家长”为团长的社团课程,把学生家长邀请进学校担任学生社团团长,开发了例如“生态与环境”“木·工”“美国语文”“西班牙语”“软笔书法”等28个社团,用博士家长的专业服务于孩子们的生命成长。此举再次得到了家长、高校教师的大力支持和赞誉,与此同时,学校也与高校之间达成默契,形成了以孩子的教育为终极目标、“遇到问题共商量、学校发展共建设、优秀成果共分享”的“共商 共建 共享”的“1+N”校地合作模式。

  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天道酬勤,力耕不欺,学校在“从零到一”发展的过程中,从起初的举步维艰,到期末的赞誉成片,于飞带领团队虽然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但也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的高度赞誉。长清区副区长周波到学校调研时说:这么多年以来,对高校资源的充分挖掘与利用,你们做到了极致,在校地合作方面,你们做出了成功的典范!

  二、以身立教,以德育人,为一种精神

  “我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是你让我相信我还可以做到更好,在这里,我发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说这话的是2018年交流到校的教师郝宪虎。郝老师以44岁的年龄通过了进城考试,原本只是希望调个离家近的单位,没想到进了学校以后却像打了鸡血,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短短半年时间,他从一个连PPT课件都操作不熟练的“新手”发展到不仅能够熟练编辑微信,还主动承担起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之一的农耕课程,成了带领孩子们春天种花、秋天种菜的“花爸爸”。是什么给了他这么大动力,让他有了如此巨大的转变?他说:于校长跟我年龄相仿,看到她每天那么努力那么拼,我怎么能落后呀!

  于飞说,自从接到要到这所学校工作的任务,她每天都在思考:什么是学校?孩子为什么要上学?到这所学校上学孩子们能有些什么收获?要做什么样的教育?……更何况这还是一所有点“特殊”的学校,特殊在这里的学生全部是高校教师子女,还特殊在这里的教师之前一直在乡村学校工作,全都是通过进城考试来校交流。一边是有国外留学、访问学者经历的博士家长,一边是在乡村学校工作十多年的教师,供给侧能提供的经验、理念与需求侧的期望值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怎么办?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面对现状,于飞带领老师们一起分析:第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第二,教育必须平视,教师不能跪着教书!但是教师具备哪些素养才能不跪着教书,才能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答案是只能不断学习、大量学习。统一思想后,要的就是行动!作为山东省教学能手、济南市学科带头人,教研中遇到问题,于飞就直接给老师们上起了示范课,手把手教。在引领教师成长的过程中,她逼迫自己成为全能型选手,她说,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上的战场,自己一定会冲锋在前!她还为老师们量身打造了一套“教师发展课程”,内容涵盖课程与教学设计、师生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评价、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全系列,老师们可以从中选课、读书或听报告。可喜的是,通过一系列学习,教师们的思维方式正在悄悄地发生改变,教师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正在逐渐提高。2019年,学校15位教师中的5位在区级各项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两位教师还获得“长清区教学能手”称号。

  于飞常对老师们说,基础教育是教育之本,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就为大学城留住人才、稳定人才尽了力,遇到困难,我们就得敢啃硬骨头,勇挑重担子。

  在2020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作为教师,既然上不了战场、上不了前线,就更要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报国家,让身在前线的亲人安心,让社会放心。随着疫情的发展,有的教师思想上有些松懈,于飞于2月5日通过工作群发出了题为《冬天定会过去,春天定会来临》的一封信,提醒老师们不要虚度时光,要好好思考、用心学习,勾画学校发展愿景、制定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截止2月12日,全体教师每人交上了一份不少于5000字的寒假作业,于飞一一阅读、回复、提修改意见,并选择部分在学校公众号刊发;2月26日中层干部上班,27日全体党员教师上班,下一周全校教师正式上班,于飞带领老师们以“分秒必争”之势与时间赛跑。教师上班后,于飞再次与老师们分享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并开启了新一轮教师学习计划,他们学习先进教育经验,研究“大单元教学”、生命教育,解读《劳动教育意见》,研讨如何构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争先恐后”之势向优秀看齐。于飞说,疫情不能阻止学校的育人目标落地,不能改变我们的计划,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我们必须用过硬的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长清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王少辉曾说过:“为党育才、为国育人”是每一个教育人的职责,于飞这种敢于“与好的比好、与快的争快、与强的拼强”的精神,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担当,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

  三、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人生为一大事来

  于飞常说,课程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她认为,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的载体,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形态。

  学校建校伊始,于飞就着手构建一套适合的学校课程。为了能够做好课程的顶层设计,她多次向专家求教、组织家委会与全体教师会研讨“我们要做什么”、“我们怎么做”等问题,以确定学校课程的育人目标和实施路径。在经历了建立、打破、重建,再打破、再重建等过程后,初步构建起了一套以“传承经典 面向未来”为宗旨的“C-CLASS”课程。“传承经典”就是要求课程参与者(教师、学生、家长)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学生长大以后不管走到哪里,都必须明白自己根在祖国,不管将来做什么,都能立足中国;“面向未来”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素养、有关爱自己和他人的能力、有胸怀世界的担当,能够肩负得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使命。目前,学校的“C-CLASS”课程已经成为连接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社会的纽带,不仅保证了学校的育人目标落地,还有效的解决了供需矛盾,助推了教师发展,为学生成长奠基。“C-CLASS”课程不仅得到家长的高度认可,还得到了山东省课程专家、山东师范大学教授曾继耘的高度评价。

  目前,于飞团队正在结合“未来学校”要求,继续丰富课程内涵,引导学生求真、求实、求善、求美,构建未来教师的能力框架,引导家长及优质社会资源躬身入局,实现各资源间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目前,于飞所在的学校已经成为区域内人人向往、炙手可热的学校。而她,从历下区到长清大学城,每天往返70公里,多少人能体会其中的辛酸!又有多少次因不得不舍弃自己年幼的孩子而含泪离家!有人说她是在用生命做教育,也有人说她执着的有点傻,别人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她是完全舍弃了“幼己之幼”,仅仅“幼人之幼”!而她却说,所有坚守,始于初心,所有奋斗,只为一件大事!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于飞从未忘记党旗下的誓言,从未忘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责任,从未忘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在长清湖畔、园博园旁,她正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雷厉风行的作风,构建更加适合教师发展和学生生长的生态空间,为跨区合作办学出经验、出样本,为校地合作贡献智慧,为山东省人才引进贡献力量!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于飞说,希望自己能够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为国家的强盛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这是她的“大事”,也是她此生的生命价值!(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范金鑫
分享到:
./W02020090741362115696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