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岱观|毕业季山东频频放大招,看引才留才聚才育才之道
海岱观|毕业季山东频频放大招,看引才留才聚才育才之道
鲁网6月25日讯(记者 殷会丽 见习记者 周寒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21年毕业季来临之际,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孙立成现身济南大学生毕业典礼,向驻济高校20万毕业生发出留济邀请,这背后体现的是一座城市招才引智的真切需求和满满诚意。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实施人才战略、成立人才集团、出台引才政策……不仅仅是济南,山东无论是在省级层面还是16市都在积极释放“引才留才聚才育才”的强烈信号。远行者,储粮;远谋者,储才。山东正聚焦重点产业引才聚才,围绕高质量发展留才育才。
引才求贤若渴,十四五规划57次提人才
山东“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人才”被提及57次,涉及人才工作各方面,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强鲁人才兴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明确“到2035年建成人才强省”的总目标。
山东高度重视人才这个第一资源,陆续出台“人才改革22条”“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20条”“引才用才18条”“人才兴鲁行动32条”等综合性政策。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政策供给,抓人才聚集,抓激励保障,努力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良好氛围。
去年,以“人才制度改革攻坚行动”为契机,将“人才兴鲁战略”变为具体行动,颁布实施了《山东省人才发展促进条例》,把好的人才制度、人才政策以法治的形式固定下来,持续优化人才来鲁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山东省强化资金支持,把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纳入省发改委服务业人才评选范围,每人给予30万元奖励。
拿出“真金白银”,为城市发展蓄力积势
除省级层面,山东各地也纷纷出台人才新政,真情重视人才、真心重用人才,在吸纳人才方面毫不手软。
济南出台“人才新政30条”“双创19条”等政策,深入实施“梧桐树青年英才”“金蓝领工匠”“创客之都”等人才聚集计划,积极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人才生态最优城市,营造出“热带雨林式”的人才生态环境。去年4月,济南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开启了最大力度的户籍新政。改革的力度、创新的魄力、服务的效率前所未有。
青岛在前期“先落户后就业”政策的基础上,将门槛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并在全国率先将海外留学的毕业大学生纳入落户范围。青岛出台实施“金种子”补贴和硕博实习生活补贴政策,促进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来青就业。
5月21日至23日,主题为“爱滨才会赢”的第二届滨州人才节举办。“滨”即为滨州,“才”即为人才,期盼各类人才爱上滨州,人才将与滨州共赢、共成长,进一步凸显滨州对人才的渴求与诚意。
一直在倡导“归雁兴菏”的菏泽在县域层面也有动作,6月11日,菏泽曹县县委县政府办公室官方微信公众号公布了《曹县人才创业扶持政策(试行)》,对在曹县首次办理企业营业执照,3年内累计纳税不低于50万元或实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根据学历高低情况,提供厂房、办公场所。
潍坊市实施柔性引进人才办法,面向国内外聘请产业首席专家,市财政给予每人每年5万元的工作经费,并按实际贡献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
淄博发布“人才金政37条”,让人才感受到“真金白银”的支持。今年以来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一次性购房补助、亲情引才奖励等补贴3252万元,进一步发挥政策对人才虹吸和集聚效应。
德州人才引进“黄金30条”升级为“黄金40条”,在企业引进大学生生活补贴方面,进一步放宽了毕业时间限制,并将博士、硕士、重点高校本科毕业生的生活补贴由每月3000元、2000元、1000元,分别提高到每月5000元、3500元、2000元。
烟台市在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2020年,人才吸引指数涨幅居全省第一位。
各地出台强有力政策,向大学生们抛出“橄榄枝”,目的很明显,效果也很显著。
山东对于高学历人才的留存和吸纳能力逐步提高,截至去年底,全省住鲁院士达到86位,国家级、省级人才工程人选3200多人;全省2020届高校毕业生留鲁就业率82.49%,与2016届74.96%的毕业生留鲁就业相比,增幅为7.53个百分点;打造“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服务品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鲁人数2.1万人,接近2019年的两倍,各类人才选择山东、留在山东的态势初步显现。
成立人才集团,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优越的人才政策,可以在中短期带来明显收益。山东已然认识到,优越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更有助于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4月18日,山东成立全国首家省级人才集团——山东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创新举措,山东成立省级人才集团备受关注,也被寄予厚望。
山东人才集团董事长王卫中在成立大会上表示,集团致力于构建集聚高端人才的功能型实施平台、贯穿人才发展全链条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的市场化支撑平台、打造人才最优生态的综合性运营平台。
据记者统计,目前省内已有济南、青岛、临沂、日照、潍坊等市成立了各具特色的“人才集团”。各级人才集团的广泛设立,标志着山东在用市场化手段开发和配置人才资源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从人力资本存量看,2015年山东人力资本存量为1641.62亿元,2019年为1860.67亿元,增长幅度为13.34%。从大学生人口总量来看,2015年至2019年,山东大学生人口总量由1122万人增长到1328.76万人,增长幅度为18.43%。
做强育才平台,高校层峦耸峙争高峰
基于人力资源大省的禀赋优势,山东正从人才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在引进外来人力资本的同时,着力促进本土人才的培养与转化。
不难看出,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赛道。山东正不断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鼓励多元化的办学机制,扩大教育规模,深化高校、职业院校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实现教育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并根据发展战略与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打造终身教育体系。
山东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积极筹建康复大学,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3所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省部(局)共建13所高校,省市共建9所高校,5428家企业参与高校办学。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支持3所驻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分类支持省属高校建设15所左右的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筑高峰、冲一流、强特色,着力破解山东高校“山多峰少”困境。
不断扩大“朋友圈”,全球100个国家或地区与山东省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3259对,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79个, 8所高校开展境外办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数据显示,近3年山东累计实施600多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和重大科技创新工程,争取到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先进印染技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落户。
2019年,山东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89家,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20年10月,院士工作站达到307家,引进院士285人,这为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和人才发展提供平台。
选择齐鲁,梦想可期。越来越多的人才更加青睐留鲁、来鲁就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齐鲁大地正以广阔的胸怀、有力的臂膀,容纳、托举天下英才。
- 海岱观|山东多市“新春第一会”指明干部实干风向标,释放强烈信号2024-02-20
- 海岱观|从山东“三核”走向环渤海中心城市,“万亿新城”烟台再出发2024-01-22
- 海岱观|书记市长接连调研!新年伊始山东多地部署的这项工作,意义重大2024-01-04
- 海岱观|济南市委书记、潍坊市委书记双双部署元宇宙产业2023-12-14
- 海岱观|山东两地市委书记现场办公,提了啥具体要求?2023-12-06
- 海岱观|山东多市这个“统一动作”背后,有一个大背景2023-11-21
- 海岱观|以一城之名向企业家致敬,山东多市设立这一“节日”2023-11-02
- 海岱观|“三季报”发布当日,山东多市敲重点部署“收官战”2023-10-24
- 海岱观|中秋国庆假期,枣庄市党政“一把手”接连调研同一个区2023-10-07
- 海岱观|一个月内,潍坊市委书记调研6家商会,有何深意?2023-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