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济南 > 社会 > 正文

申遗尚远?得让世界听懂泉水故事

2019-09-12 06:1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迄今,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已走过14年的路程,从国内来看,杭州西湖申遗花了12年,大运河申遗花了7年,丝绸之路项目用了8年时间。在昨日举行的2019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上,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副调研员黄晓帆认为,申遗成功的重点是向世界阐释不同的价值,向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体系的人讲述生动感人、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基于价值的研究和现状的评估,提炼出清晰明确的申报主题。

  鲁网9月12日讯 迄今,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已走过14年的路程,从国内来看,杭州西湖申遗花了12年,大运河申遗花了7年,丝绸之路项目用了8年时间。在昨日举行的2019国际泉水文化景观城市联盟会议上,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副调研员黄晓帆认为,申遗成功的重点是向世界阐释不同的价值,向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体系的人讲述生动感人、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基于价值的研究和现状的评估,提炼出清晰明确的申报主题。

  泉水申遗取得阶段性成果

  今年3月26日,国家文物局将“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泉水申遗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整个明府城都在194公顷的遗产区范围内,其中的泉水泉池、人工湖泊、人工渠系、公共空间、街巷、宅院等遗产要素体现出这座老城对泉水的利用智慧,以及生活在其中的老济南人与泉水相伴的生活。但距离真正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济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济南对泉水持续的使用、保护和利用,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超过三千年的源源不断的清澈卫生的饮用水。因此泉水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的层面上,都成为了济南的生命之源。同时,泉水塑造了济南的历史形态。这种因泉而创的泉水利用系统、依泉而建的城市规划布局、围绕泉水打造的众多的城市景观,包括‘家家用泉水、户户饮泉水’的风貌,以及广大市民亲水、乐水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习俗与传统,是济南区别于世界上众多大型城市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世界遗产处副调研员黄晓帆说,泉水是济南城市历史的独特的见证,更植根在济南这座城市的城市文化与人民的乡愁记忆之中。

  提炼出清晰的申报主题

  黄晓帆说,世界遗产申报是一个以价值真实性、完整性保护和阐释为核心任务的文物保护行动,申遗成功的重点是向世界阐释不同的价值,向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体系的人讲述生动感人、让人过目不忘的故事,而首要的任务就是基于价值的研究和现状的评估,提炼出清晰明确的申报主题。

  黄晓帆认为,济南需要进一步阐释人地关系,人居环境的塑造,包括泉水文化的内涵,以及与泉水相关的审美和精神追求。“申报要素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每个要素单个的价值越重大越好,而是彼此之间要与申报主题和价值有高度的密切的关联,而且申报的要素之间能够构成有机的整体。“这种关联不仅仅需要文献的依据,更需要扎实的考古的调查、勘探、发掘,提供非常有力的实物证据。同时要科学地描述泉水相应的水量、流速、喷涌状态等现象。”

  申遗之路走过14年

  事实上,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已走过14年。济南“泉·城文化景观”申遗经历了一个由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向文化景观遗产转化的过程。2005年,济南就萌生了泉水申遗的想法,济南市政府决定启动济南泉水申遗的工程。2015年,专家和市领导经过相关研究和确认后,决定将双遗产的类型转化为文化景观遗产类型。2017年1月报到国家文物局进行会审。2017年11月,国家文物局现场考察专家组到济南来进行考察,给予泉城申遗工作很高的评价。2019年3月26日,国家文物局关于将“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函同意将“济南泉·城文化景观”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从国内来看,杭州西湖申遗花了12年,大运河申遗花了7年,丝绸之路项目用了8年时间;从国外来看,日本富士山申遗用了20多年,中途也曾更改过申遗的方向。此外,还有很多四五十年都没申请上。日本富士山也曾经历申遗路线调整:富士山曾申报过世界自然遗产,但由于其价值在“自然遗产”方面不够突出而失败,富士山转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最终获得成功。

  专家解读

  4000多年历史沉淀形成泉城

  水和人完美合一的泉城文化

  济南因泉而生、因泉而名,泉水是济南的文化标记,也是济南的城市名片。要真正理解济南和泉的关系,就要让时光穿梭千年,在考古发现中还原这群泉、这座城和这里的人的故事。

  古城营建体现先人独特智慧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李铭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泉水始终是济南古城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宏观上看,济南古城的选址营建体现了先人用水的独特智慧。古人把涌水量大的趵突泉、黑虎泉等泉群规划到城外,把水量平稳、泉水温和的王府池子和珍珠泉规划到城内,体现出古人诗情画意、匠心独具的一面,既保证了城内居民生活用水及防火用水,护城河水源不竭、城防坚固,又避免了城内洪涝灾害。”李铭说。

  “20年来济南古城区内开展了30余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每次都有新发现,使得济南古城区在历史时期各个阶段的布局、特点逐渐清晰起来。”李铭说,在3000平方米的区域内,分布着40余口古代水井,种类繁多,时代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既有居民生活用井,又有作坊用井,在井中还发现了众多精美的高档瓷器和战国时期带陶文的陶罐。这些都证明了此区域人口密集,水源充沛,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经济活动十分频繁。

  宁阳王府拥有科学排水系统

  “古城区内还发现了一处带导流渠的宋代古井,说明当时的泉水非常充沛。路旁有一口井,水能够自然溢出。我们可以畅想一下当时的美景:路边有井,井边有流水,走路口渴了,可以捧一口泉水喝。”李铭说,隋唐时期,济南各方面发展加快,县西巷多次考古发现了宋代精美的砖雕地宫,发现了80余尊南北朝至隋唐的精美佛教雕像,并证实了开元寺庙在城内的旧址。

  明清时期,济南作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在古城内的体现更加明显。2012年,在宽厚所街考古发现两处遗址,其中宁阳王府是全国迄今发现最完整的郡王府遗址。“还发现了大量水池和古井,推测为当时宁阳王府专用水井。整个排水系统设计科学,排水道明暗立体结合,有效利用自然地势布局。南高北低,中高东西两侧低,保证了王府的安全。”李铭说。

  “济南既有取之不尽的水源,又避免了洪涝之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济南一脉相传的优秀文化,4000多年的沉淀逐步形成了如今泉城水人完美合一的泉城文化。”李铭说。(据山东商报)


责任编辑:流程编辑王迎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