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12月30日讯 出去,还是不出去,这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
“让学生走出去,是一种责任。”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校长李坤义在谈到为何启动学生研学之旅时,这么说道。2019年,省城越来越多的学校加入研学大部队,让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历练。
尽管,横亘在校长面前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安全问题。“等孩子们研学回来,我们再反思要不要出去的时候,发现:我们更多是站在成年人角度考虑的。”李坤义说。
济南市智远小学研学之旅
选择题
今年4月、5月,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1-4年级的学生陆续走进淄博、章丘,开展齐鲁非遗一日研学活动。在“行走的课堂”中,孩子们除了认真聆听外,还学习了周村烧饼制作、扎染体验、琉璃盘手绘、黑陶制作等动手实践活动。
5月,济南市纬二路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跟着古诗词游泉城,以船为介,在护城河畔的趵突泉和大明湖展开研学。三四年级学生则跟着古诗词走进了古城淄博,步入周村古商城大街,感受活着的千年古商业街博物馆;探访课本博物馆和足球博物馆。
7月份,济南市智远小学的孩子们来到曲阜,在孔子故里“对话先贤”。10月,济南市棋盘街小学四年级学生踏上了中医药传统文化之旅。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研学旅行的相关政策,但不少学校还在观望。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校长,济南市解放路第二小学校长李坤义告诉记者,在选择要不要让学生出去研学时,最大的压力还是安全问题。“每次研学回来,直到最后一个孩子被家长接走,我的心才能放下来。而在研学过程中,前方带队老师是随时和我联系的,报告到哪里了……”
“但让学生走出去,是一种责任。”李坤义说,“行走的课堂”是校园课堂代替不了的,犹豫了好长时间,学校还是决定让孩子们走出去。
答卷
解二小的研学先后跨越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发现,只要把工作做细了,家长也是支持孩子们外出的。”
研学回来,孩子们有什么变化?李坤义告诉记者,最直观的感受是孩子们见识多了,眼界开阔了。
李坤义曾跟随二年级学生研学,“我最担心的还是他们的吃饭问题。会烫着吗?会不会争抢?”等提前做好了教育工作,第二天再到各桌看的时候,就发现有的孩子负责盛饭,有的孩子负责转盘,吃饭非常文雅、谦让。“这种互相照顾和谦让,本身也是一种提高。”“还有孩子们的作文,以前感觉孩子们背诵的东西挺多,如今很多孩子作文有东西可写了,语文老师也反馈孩子们的作文更好看了。”
纬二路小学校长烟文英表示,相比于课堂教学,研学就是要让孩子们走出校园,在户外课堂开阔眼界。“我们期望的研学活动就是要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乐,研有所思,学有所获。”
智远小学政教主任范晓君跟着学生在曲阜呆了三天,这是她第一次带研学。“出发之前担心的东西挺多,回来之后,才发现很多担心都是多余的。孩子们本身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是集体中的个人,研学不仅让他们集体意识增强,团队协作意识、互相帮助和照顾的意识也强了。”她告诉记者,学校研学和家长带着孩子出去最大的不同在于:家长带出去是关注景点和景色,而研学则是关注历史和故事,是“印入心灵”的东西。
种子
“走出去的学生,和在校园里的学生不一样。一次研学,让我看见了不一样的学生。”范晓君说,原来不是很亲近的师生,短短的几天时间,会更加亲近。
“走出去的学生,你会时不时的发现:他的眼睛在‘放光’!”李坤义告诉记者,尤其在参观龙山文化博物馆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的眼睛闪闪发光,他就觉得带孩子们出来研学是“值得”的。“可能孩子们还小,对于历史的知识最终了解的还是一知半解,但我相信,只要播种下文化的‘种子’,它总要有生根发芽的一天!”
智远小学赵斌老师连续两年参加了山东商报组织的研学活动,“我们这里学生平时外出的机会不多,研学活动则带孩子们开阔了眼界,改变了家长们的培养方式,给予我们师生送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在“跟着课本游北京”研学活动中,学生们第一次坐高铁、第一次独立生活、第一次看到天安门的升旗仪式、第一次与外国友人打交道……“这么多的第一次,为学生的童年留下最美好的印记。在我眼中,学生们最大的成就就是对自己的‘认可’。”
不管是种下了增长见识的“种子”还是找到了自我认可的“种子”,“行走的课堂”在脚步丈量中,助力孩子们的成长。2020年,期待有你!(据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