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20专题 > 2020济南最美教师 > 最美教师 > 正文

济南经十一教育集团罗凯:一位笃志敏行的教育“痴迷者”

2020-09-07 11:29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他致力于开放式教育的实践研究,与学生一起享受哈佛、牛津的精品课程,开展社会调查,进行课题研究,倡导TED演讲,办杂志,写文集……探索了“茶馆式教育”的师生对话新样态,构建了“哲思语文”的个人教学风格,开拓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实现路径。

  鲁网9月7日讯 罗凯简介:文学学士、教育硕士,济南经十一教育集团陡沟校区执行校长。

  他致力于开放式教育的实践研究,与学生一起享受哈佛、牛津的精品课程,开展社会调查,进行课题研究,倡导TED演讲,办杂志,写文集……探索了“茶馆式教育”的师生对话新样态,构建了“哲思语文”的个人教学风格,开拓出一条富有特色的个性化教育实现路径。

  他曾先后获得全国主题班会大赛一等奖第一名、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优质课一等奖、全国创造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被邀请到长沙、杭州、温州等地进行课例展示和经验分享, 为7省市近万名教师“开讲”30余场。

  2011年至2013年,他每周周末坐火车到青岛上课,以优异的成绩获得硕士学位,7所师范类院校留下了他求学进修的足迹……至今,他在学习上已经花费8万余元,奔波10万余公里。他有浓厚的反哺乡村教育的情结,这份情结让他的支教路越走越远——他克服高原反应和恶劣天气,奔赴青海省海北州送课、指导教研;他积极投身济南对湘西自治州的教育援助,在农村和贫困地区留下了教育者特有的大爱印记!

  罗凯出生在一个教师家庭,大家庭中有从幼儿园到高校各个学习阶段的教师,从小对教育问题耳濡目染,伴随自己求学过程中深切的感受,使他很早就对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逐渐清晰了实践教育、研究教育、变革教育的愿望和决心。填报大学志愿时,他全部填写了师范类大学,如愿被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录取。

  山师求学四年,他以优异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能力荣获了多个奖项,在同学眼中,他就业的选择并不少。但他毕业之前半年便与经十一路小学早早签约,开始了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涯。13年过去了,这期间他一边全情付出努力工作,一边孜孜追求对教育的理解,以优异的成绩攻读下了教育硕士学位,目前正在攻读教育博士学位;他的工作单位和岗位也数次变化,从城区热点学校的语文教师、班主任,到农村学校挂职教导主任,再回热点学校担任教学管理工作,2018年再次到农村学校担任执行校长。一路走来,他肩负的担子越来越重,对教育的热情却愈加深厚,行走脚步也愈加坚定。

  曾经有位教育长者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他:“罗凯是一位笃志敏行的教育痴迷者!”而他自己则始终那样淡然:“我注定要与教育结缘的,我爱教育,也爱学生,是这份事业滋养了我,让我更加执着、更有价值!”

  开办“老罗茶馆” 追求让生命自由呼吸的教育

  罗凯有一个教育信条——最好的教育是美好人性的塑造,最好的方法是师生的心灵对话。反观现实,却并不能令人满意,工作初期,他就听到过很多学生表达对老师的不满——老师似乎永远在说服我,永远在要求我“应该”做某些事情,即使是偶尔善意的关心,也只是把命令伪装成了另一个模样。

  “我不愿意做这样的老师!如何去改变——这成了我苦苦思索的问题。” 罗凯坦言。

  受家庭的影响,罗凯从小就喜欢喝茶,喝茶乃中国待客之道,一杯香茗饱含浓浓热情。2010年,他萌生了在班里开“茶馆”的念头,学生都喊他“老罗”,他干脆把茶馆命名为“老罗茶馆”。从此,他每周会请几名同学品茗谈心,与学生促膝而坐,沏一壶热茶,聊聊生活的小烦恼,聊聊足球和音乐。老罗的“茶馆”一开便是十年,十年间他和一个个学生成了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也真切感受到每一名学生心底对成长的渴望!他特别珍视这种方式:“茶馆看似是一种形式,其实比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心中的一份尊重,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就是他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罗凯对教育的热爱和痴迷就在于他似乎永远在思考“怎么把学生培养地更好”,想明白了就大胆实践。他致力于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成为“重要人物”,为此在班里探究实施了《学生个性化成长方案》,接到新班后,他会与每一名学生及家长坐下来,坦诚地交流学生的兴趣、特长、理想和希望,帮助每一名学生找到自己独特的生长点,共同商定出个人成长计划。在这一举措的激励下,他的学生呈现出了可喜的成长!原来比较好动、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小慧,罗凯发现她有漫画天赋,鼓励她创作了漫画作品集《“不不”上学记》,俨然变成了校园里的“漫画家”;有点木讷的小华根据自己的兴趣展开了中国历史研究,展现出独立的思维和主动学习探究的可贵品质;小悦潜心阅读红楼,有多篇鉴赏小文章公开发表;有两名比较内向的学生都想发挥自己下象棋的优势,在罗凯的引导下成立了班级象棋俱乐部,组织了象棋联赛,性格发生很大转变,成为《当代小学生》的封面人物;有几位学生喜欢音乐,组建了自己的“eleven”乐团。他还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所带班级中有40多人次获得了国家级发明专利证书!在《个性化成长方案》的激励下,每一名学生都在不断地主动成长,尽情地享受着自己生命的独特价值!

  罗凯说,教师应提供“成人”对“儿童”应有的、真正的帮助,使学生都能成长为独一无二的“重要人物”,这也就是他所追求的让生命自由呼吸的教育!

  创立“哲思语文”教学体系 破解学科育人难题

  罗凯喜欢阅读,尤其喜欢哲学类的著作,对于教育,他也习惯从本质问题去思考,去实践。对于他任教的语文学科,他认为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开放性”,孩子的大脑就像“硬盘”,总是在做“存储”,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大脑变成“芯片”。他用了十年的时间致力于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构建起了“哲思语文”的教学体系。

  一方面,他倡导“老课新教”,深入挖掘传统课文中的被忽视的思维价值点,精心设计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比如,他会与学生探讨《城南旧事》中的“贼”是个好人还是坏人?假期外出旅游,唐僧师徒四人中有一位同往,你最希望是谁?范冰冰与居里夫人谁应该是你的榜样?…… 已经初步建构起四到六年级精读课文的思维能力培养体系。另一方面,他倡导“老法新课”,老法即“对话法”,向苏格拉底和孔子等先哲学习,在“对话”中培养学生思维。“新课”则是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引入哈佛的哲学公开课和TED演讲的内容。在大量的网络资源之中,我根据学生特点进行筛选和整合,从《公正》中选了8节,从TED中筛选出24个经典演讲,整合而成了高质量的思维能力课程资源。有时候这并不能立即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有人也问过罗凯为什么这样去教?他笑笑,说:“教育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哲思语文是为了培养更会思考的人。”

  罗凯曾经在给青年教师讲座时说:“打赢教育领域的芯片之战,其意义胜过打赢科技领域的芯片之战! 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站在为国家育英才、为民族赢未来的高度去思考教育问题,践行教育使命!”这或许是他坚持教育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次全国大赛折桂 为7省近万名教师“开讲”30余场

  在罗凯的成长历程中,2011是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他参加全国班会大赛获得第一名,专家组给出了大赛历史上首个100分,载誉归来后,他在市中区一年一度的盛会——教育教学年会上,在教育局长和全区所有校长的观摩下再次执教了这节班会课,收获了大家的高度评价,在很多人眼中,那一年他“出名”了。

  但是罗凯和备课团队的老师们最清楚,这堂课的背后是一段怎样的经历。罗凯是4月份收到参赛通知的,从4月开始准备到10月份参加比赛,整整5个月的时间,罗凯从来没有夜里12点前睡过,最紧张的8、9月份,他更是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备赛上。这段时间,他的教案改了17稿,教具更新17次,试讲31次,区级团队研讨7次,学校团队研讨28次……因为过度的劳累,他大把大把地掉头发,同事也和他开玩笑——“你的发际线日渐升高啊!”但是罗凯在心中暗下决心,头发掉了还可以长回来,这次比赛拿不下来是绝对不行的!

  最终,以《多样的角色 一样的责任》为题,以“他是谁?你是谁?我是谁”为主要框架构建起的一堂班会课在山西的大赛会场上引发了与会老师和学生强烈的共鸣,成为各省推荐的30余节班会中唯一一节在大赛闭幕式上专家重点推荐的课例!成绩传回市中区,传回经十一路小学时,全区德育团队、全校教师都为之欢欣鼓舞,2011年底入选学校发展十件大事。

  罗凯多年后对这次比赛仍然记忆犹新,他认为得到比成绩更重要的太多收获——结识了很多教育界的前辈、朋友,他们大都是研究了几十年教育,对教育见解独到、眼光犀利,之后与他们的交往逐渐增多、感情也越来越深。与这些前辈交往仿佛让他打开了一扇门,一扇探索迷人的教育世界的门。大赛也着实淬炼了他的意志,他相信,只要努力,再困难的事情都会有解决办法!

  班会大赛的成功为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之后,他相继获得区域团体心理辅导课第一名、班主任素质大赛第一名、评优课第一名等,俨然成了“第一名专业户”,工作以来罗凯获得各级荣誉和奖项40余次。

  2016年11月,他在全国合作学习论坛执教课例,又一次与各省推出的优秀选手同台竞技,依靠过硬的专业素质、创新的教学理念和精妙的教学设计斩获“最受欢迎的合作学习课堂”殊荣。2018年7月,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教学成果博览会召开,罗凯再次被推荐参赛,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底蕴深厚、荡气回肠,完全地彰显了多年大赛历练、学习积淀的专业实力,成功捧回全国一等奖的证书!

  因为是从一线生长出来的宝贵经验,罗凯执教的课例、研究的教育成果也特别被广大教师接纳,经常被邀请到济南本地的学校和外省市开展课例展示和经验分享,足迹遍布杭州、长沙、温州、青岛等地,遍布济南市的各区的学校。2018年,作为“济南市中教育宣讲团”的成员,他被邀请到经五路小学、胜利大街小学等学校进行宣讲达13场;2019年,他积极参加教育志愿活动,奔赴湖南湘西自治州为龙山县的老师们讲课、作报告;奔赴青海海北州,克服高原反应,为四个学校老师作报告、指导教研。

  据统计,罗凯为各地教师开展讲座、讲课30余场,影响教师9600余人。湖南湘西的一位老师听完他的报告后眼含热泪,说:“之前我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打麻将,我要重新做教师,像罗凯老师这样!”罗凯也乐于为老师们传经送宝,他算了一笔账:“影响一位教师,就会间接影响四十几位学生和家庭,这样的事情再累也要坚决做好!”

  两度赴农村支教 把村小的故事讲到全国大会

  罗凯13年的工作经历中,有两段在农村学校发光发热的时光。

  2013至2015年,他作为后备干部到济南市小庄小学挂职教导主任。其间,根据农村学校存在的实际问题,他帮孩子门建立了“个人文集”,和老师一起打造“活力课堂”,并组织起教师“读书沙龙”,竭尽自己所能去改变教师的理念,丰富课堂的状态,提升教学的质量。经过他和全体老师的努力,小庄小学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改观。50多岁的孙红老师在听课本上这样写道:“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5年过去了,小庄小学仍然保留下了这些好做法,并继续发展着。当谈起第一次农村挂职的这段经历时,罗凯说,乡村的孩子们是给他触动最大的,他们的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依赖教师,遇到一位好老师,真的有可能改变乡村娃的人生走向。

  2018年9月,在济南市市中区教育集团化深化提升的目标下,罗凯再次被委以重任——担任经十一集团陡沟校区执行校长。“如何将一所学校发展好”成了他第一次要面临的课题。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原则——“带着大家干,先要做给大家看!”几年来,罗凯善谋善成,组建项目组,改革课程,已经培养出16名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尊重教师,关爱成长,扶持3位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推动教研、优化课堂,有效提升教育品质。他带领全体教师迎难而上,为使乡村娃享受更有品质的教育,开始这段了艰苦却幸福的旅程。他带领老师们坚持做了三件事——41位老师的学校每学期开展四轮公开课,每月一轮,人人都上,每一轮都有一个研究主题,指向对课堂最突出问题的解决,带来了课堂的迭代升级是喜人的,学生从浅表学习到深度思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从学习知识到习得素养,全区质量调研中,语文教学质量排在同类学校第一名,数学位居学区第一名!他大力推动青年教师成长,成果显著。成立了 “浩然正气”体育工作室、“玮艺”美育工作室,杨萃风老师开发的“诗书礼乐”班本课程在全区推介、蔡怡恬老师在她的音乐课上引入了“柯达伊”教学法、高盛楠老师尝试着英语戏剧学习法……他带领学校老师架构起了学校绿色课程体系,其中尤其以“书伴童年、润泽心灵”为载体的阅读课程群最能使乡村娃收益。经过反复论证和无数次的教研,学校制定出了:6张阶梯化阅读书单、3种课外阅读教学模式、48本书的课外阅读评价题目、192节课外阅读公开教学课例。学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去年,村民代表十几人共同为学校送来感谢信和锦旗,学校办学成果被《教育家》杂志刊载。

  2019年12月15日,他在中国教育学会年会进行经验分享,以《为了每一个乡村娃的生命绽放——集团化办学中一所村小的迭代升级》为题,介绍了陡沟小学的发展变化,在山东会堂收获了全国一流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他在大会上掷地有声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教育现代化核心是人的现代化,而农村娃不应是被冷落的部分!” 这或许更能代表他两度赴农村小学支教的心境。2019年,在全区所有部门“攻坚突破 狠抓落实 出彩型好干部”评选中,罗凯作为全区学校层面的唯一代表当选……

  自费8万元行程10万公里 时刻不停学习的脚步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罗凯的每一点幸福也都不例外。他说,自己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也没有过人的天赋,所以解决问题靠的都是笨办法。事实也的确如此——

  为了追求教育的梦想,2011至2013年,他在青岛大学攻读了教育硕士学位,两年间每周末坐火车到青岛上课,平时还要完成阅读任务、写学位论文,他没有过过一个周末和寒暑假,撰写出近十万字的论文,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学位。这两年带给他巨大的转变,从一名教育从业者变成一名教育研究者。

  7所师范类院校留下了他求学进修的足迹,至今,他在学习上已经花费8万余元,奔波10万余公里,谈起这些,罗凯脸上没有一丝劳累,全然是淡淡的微笑……

  今年,一场史无前例“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作为执行校长,罗凯累计在岗值班68天,疫情形势最严重的那段时期,他连续在岗值班33天,高质量地完成着“抗疫”各项任务。他为全市五年级的同学开展空中课堂,讲授《杨氏之子》,反复试录十几遍,为了每一个细节的臻于完美,用罗凯自己的话说,“谁能有机会讲一堂课给十万人听?”他总是把学生放在心底最柔软的地方,把教育事业置于胸中最神圣的位置……

  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里藏着他走过的路和读过的书,也藏着他挚爱的事。越了解罗凯,越认同那句对他的评价——一位笃志敏行的教育“痴迷者”。(本网记者)


责任编辑:范金鑫
分享到:
./W02020090741529457342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