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蔚华:培养更多人才 公益组织需引进商业模式
鲁网4月24日讯 4月23日2016中国绿公司年会在山东济南举行。在“公益与商业融合的创新智慧”论坛上,提到中国公益目前的困局,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原招行银行行长马蔚华表示,我们目前正处在慈善事业转型期,需要培养更多公益慈善人才,这是我们的短板。
对于如何整合商业与公益价值,马蔚华主张把公益的观点引进企业,增加企业的责任感,把它变成一个价值观。作为公益组织我们主张把商业的模式引进公益组织,对公益组织推动现代企业管理。他表示自己当了15年的行长,用管理商业银行的办法管理壹基金,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下为部分文字实录:
马蔚华:
在转型的过程中,因为发展比较快,转型的比较急,实际上我们的问题是很多的公益组织,包括社会的公众,对公益慈善的看法还是有很多的偏见。比如说大家很多人停留在过去简单的私予,寄托在少数人精英活动中。他最突破的表现,就是我们是不是重视公益也需要人才。完了在现在的一般概念里,公益事业有爱心,只要捐款,谁都可以做,只要能奉献,但是忽略了一点,我们现在转型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特别是现在西方这些国家现在推动的叫做影响力投资,就是把商业的模式以及公益事业影响力投资,公益创投,社会企业等等。这些东西它需要人才,需要我们培养更多公益慈善人才,这是我们现在一个短板,而且也是社会大家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一个问题。
王兵:
刚才两位都谈了,现在相对比较来说最突出的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真正中国公益行业的对接的社会资源非常贫乏,这是一方面。第二个就是公益的人才的极度缺乏。第三就是中国公益行业的组织和人才对于外部的包容性,我觉得缺乏,这几点比较比较缺乏。
周晋峰:
中国公益存在的问题,还包括不平衡的问题,在的教育、扶贫医疗等领域相对支持还多一点,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的问题非常大,在环境里的公益资源配置我觉得就非常不够。比例很小很小,不到1%。我们是做环境的,还有做其他新公益,公益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资源的适当合理的配置,我觉得是现在存在的问题之一。
沈国军:
周秘书长的观点是中国公益现在发展不是那么平衡,在教育、医疗各个方面大家比较重视,在公益方面相对来说弱一点。您提的问题非常对,确实也是客观存在的。刚才各位嘉宾都提到了中国公益目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我觉得他们说的都非常好,一个主要是观念要转变,人才要重视,社会资源要逐步的多向公益倾斜,还有我们公益各个领域要平衡,我觉得这个观念非常对。第二个我问题问各位嘉宾的就是咱们如何整合商业与公益价值,让公益跟商业一样高效?也就是说用商业的思维去提升我们公益管理的效率。
马蔚华:
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我们主张把公益的观点引进企业,增加企业的责任感,把它变成一个价值观。作为公益组织我们主张把商业的模式引进公益组织,对公益组织推动现代企业管理。三年前,我向董事长请辞招行行长,同一天王石、李连杰打电话让我当壹基金的理事长,我当时没有加思索就同意了。但是后来的一段经历,我觉得当壹基金的理事长比行长难的多,不仅仅是因为过去别人找我要钱,现在我求别人要钱,这个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就是我们遇到的很多观念,包括管理。干什么就要研究什么,我没有别的董事,我起码当了15年的行长,我就用管理商业银行的办法管理壹基金。收到很好的效果。
西方的趋势也是这样,从过程看,商业机构它也是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成本的最小化。那么作为公益组织液是要上款效益的最大化,成本最低。只不过公益组织的目的和商业组织有差异,商业是是利润的最大化,公益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过程是一样的,我们当时在壹基金推动现代企业管理,理事长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像上市公司一样管理,要资产负债的匹配,要有激励和约束机制,要有信息披露,内审外审透明。要注意资产端的风险,要注意为负债端,吸收存款上款的超级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就是以投资人为中心,所有这一套都是搬了商业银行那一套,我觉得效果很好。我觉得把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引进公益组织大大的提高公益组织的社会的信任,透明度,也提到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 复星昆仲梁隽樟谈投资:只投第一和新的2016-04-24
- 盛希泰:90后是正常一代 将改变世界2016-04-24
- 王中军:未来电影市场是中美两个大国的市场2016-04-24
- 朱云来:供给侧改革瓶颈痛点在市场制度2016-04-24
- 经济界大咖解读:供给侧改革怎么看怎么办?2016-04-24
- 均瑶集团王均豪:发展企业需永恒的心和永恒的创新2016-04-24
- 郭树清:真诚地希望大家到山东投资兴业2016-04-24
- 中国绿公司年会“重磅”大菜:贾跃亭、俞敏洪联手“围攻”马云2016-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