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推动科技创新…… 明年山东将抓好七大重点任务

2021-01-22 08:59:54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鲁网1月22日讯(记者 刘辉 曹汉)1月22日,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宋军继在山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中表示,人代会闭幕后,山东将抓紧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实化,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状,一项一项推进落地见效。

  “一条主线”、“两个关键”、“三大目标”

  宋军继表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和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省委确定的“重点工作攻坚年”。山东将坚持按照“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要求,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扎实开展重点工作攻坚行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概括了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五大红利效应”(政策、市场、人才、转型、改革);围绕落实“重点工作攻坚年”,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提出了建议,安排部署了“八个聚力”的重点任务以及24项具体工作举措。 

  总体把握上,贯穿“一条主线”、突出“两个关键”、聚焦“三大目标”。“一条主线”: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一个是,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破解“两难、三难、多难”问题,完成“既要、又要、还要”任务,在多重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系统优化;另一个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以自我革命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扩大高水平开放。“三大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收官、新旧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未来抓好七大重点任务

  宋军继表示,山东在下一步,将突出抓好七大重点任务。 

  一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自觉把经济增长与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社会稳定、民生改善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统筹推进“三个坚决”,加快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提升“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把重大项目作为培育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完善“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带动建设若干企业和项目,形成一个个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系统,以园区化提升基础承载能力,以集群化促进协同配套,以高端化集聚人才技术,以融合化推动产业创新,以绿色化开辟成长空间;创造更多有效供给,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二是坚定不移打赢三大攻坚战。紧盯革命老区、黄河滩区、湖区、库区等重点区域和老弱病残等特殊困难群体,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紧盯8场标志性战役重点任务,对照“四减四增”目标任务,倒逼各项举措落实,高质量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12个领域风险,落实防控预案,高质量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三是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财政支出要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特别要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千方百计稳就业,推进养老、教育、医疗、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工作;加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 

  四是坚定不移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基本形成一整套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政策、制度、标准和考核体系,补齐农村集体经济、城乡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等短板,深化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治理等改革,推进乡村人才培育计划,激活“一池春水”。 

  五是坚定不移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培育发展济南、青岛都市圈,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科学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事项;深度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等重大国家战略,拓展发展战略空间。 

  六是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聚集的体制机制,力争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创新科技治理,完善激励机制;实施“人才兴鲁”行动,打造人才强省。 

  七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扩权强县、“亩产效益”评价、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重点改革提速加力,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好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战略平台,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稳旧拓新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对外开放走深走实;开展优化法治环境专项行动,整合资源平台,逐步实现“一网通办”,擦亮新时代“诚信山东”品牌。 

  宋军继表示,新的一年充满机遇和希望。山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攻坚的状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趟“地雷阵”,头拱地、向前冲,全力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责任编辑: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