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做事,传道解惑,用情育人,润物无声。——济南市师范路小学 韩澄
45名孩子的“班主任”、丈夫被调任火神山医院、高三学生的“母亲”,当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这就是济南市师范路小学教师韩澄的人生“关键词”。
当丈夫在疫情一线与病毒进行生死较量时,她在后方默默以另一种方式迎战“疫”考。她一边照料老人、孩子,一边做好45名孩子的班主任妈妈,承担起“疫情防控”和“线上教育”的责任,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即使需要独立承担一切,她也从未主动将丈夫援鄂的消息告诉同事和朋友,直至学校摸排相关情况才让这一切为人所知。在她看来,丈夫在部队工作,去疫情一线冲锋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事儿”,而面对重重困难,自己也从未问过自己“到底能不能扛得起来”,而是“必须得扛得起来”。
这是一名军嫂式的坚韧,也是一位教育者的坚守。
一边挂念丈夫,一边做好45个孩子的班主任
“我从不问自己能不能扛得下来,而是必须扛下来”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整个国家被按下了“暂停键”。危急时刻,韩澄的爱人跟随部队紧急组织的40多名医护人员,奔赴武汉,到火神山开展救治工作。
回想起丈夫被调任至火神山的场景,韩澄笑着说,就跟电视剧里演的一样。那天早上,一家人正围坐在餐桌前准备吃早餐,丈夫突然接到上级“立刻出发,立即赶往武汉正在建的火神山医院”的电话通知。通知的到来让人措手不及,韩澄和女儿迅速帮他准备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和洗漱用品,匆匆忙忙把丈夫送到单位,没来得及说一句告别的话,丈夫坐的汽车就已经飞驰而去。
“说实话,孩子今年要高考,我很希望有人能帮我分担一下。而且,他之前去北京参加七十周年国庆大阅兵,大半年才回来,还没来得及好好陪陪孩子。但是我太了解他了,只要党有号召、国家有需求,他肯定会第一时间冲上前。所以,我绝对不能在关键时刻拖后腿。”韩澄说。
一连三天,韩澄都没有接到丈夫的消息。终于接到丈夫打来的电话时,听出他的嗓子是沙哑的。原来,组织任命他担任保障部部长职务,后勤保障工作千头万绪,工作太忙没时间喝水,甚至连吃饭也顾不上,每天需要工作二十多个小时。因为劳累,他的痛风病犯了,脚疼得厉害。这时韩澄才想到,因为走得匆忙,丈夫平时常吃的那些药都没带上。“挺心疼的,我嘱咐他尽量多休息,多喝水,好好吃饭。”韩澄说,“他说为了全力救治患者,医生护士都穿着防护服,一个班就是十几个小时,不能吃、不能喝,厕所也不能去,更辛苦。说是医院很快会建设完成,走上正轨,让我和闺女不要担心他。”
虽然时刻挂念着远在武汉火神山医院工作的丈夫,韩澄还是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我从不问自己‘到底能不能扛得起来’,而是‘必须得扛得起来。’”韩澄说。
作为班主任的她,每天及时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她通过群里安全接龙和建立返济人员每日台账等方式,及时关注班里每位学生的动向。同时引导学生在家中阅读、观看视频、收看电视节目、参与家庭劳动、加强体育锻炼等,让学生在家中通过各种方式,劳逸结合,得到全面发展。
按照“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要求,学校积极开展延期开学期间“网络助学”服务活动,作为教研组长的她认认真真学习和领会各项政策要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承担起责任与担当,带领同组老师一起进行空中课堂的研讨,设计学生学习的方案、搜集筛选相关资源,起到了引领与示范的作用。
空中课堂开始后,为了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思、学有所得,韩澄每天利用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设计适合学生学情的学习任务,指导学生学习,进行在线答疑,将每天学生不理解和较难懂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一天当中,她随时在线,对学生不定时提出的问题给与及时解答,反馈学生的作业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一对一进行线上辅导。当发现有个别学生的家长因为复工复产,不能在家中陪伴时,她便肩负起管理的责任,嘱咐学生在家中注意安全,用水、用电方面的常识,确保学生度过平安、健康又充实的假期。
家国情怀成小家庭“主旋律”
“只要能影响到一个孩子,他的选择就是有意义的。”
当韩澄在努力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时,并未主动透露丈夫援鄂的信息,更未以此为理由为自己推辞工作或降低工作质量。直到2月中旬,在单位的一次摸排调查中才让一切为人所知。
济南市师范路小学校长阎勇说:“要不是上级统计参与防疫一线的教师家属情况,我可能到现在还不知道。知道以后,心里特别感动。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韩老师的爱人去年大半年都在北京参与阅兵方队的保障工作,十月底才回家,现在又毅然赶赴武汉抗疫一线,这种大无畏的军人气质和爱国情怀令我无比钦佩。韩老师作为学校班主任和学科助学负责人,作为一个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母亲,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始终在默默做着自己的工作,体现了一名党员教师的使命和担当。”
同事王荣娜老师说:“在我心中,韩老师像一束阳光,总是给同事和学生们带来满满的正能量。她总是热情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当我向韩老师请教问题时,她总是倾囊相授。”同事周盼盼说:“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显山,不露水,不多言,不多语,留给我们更多的是热情相助的身影。”
其实,在韩澄看来,自己的“不声张”并不是刻意低调,而是将之视作“理所应当”和“自然而然”的事情。从与丈夫相识起,他们的三观便非常一致。韩澄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教师,母亲是工程师。虽然父母很少会对韩澄和妹妹讲“大道理”,但韩澄早已将父母的热情、敬业的形象可入脑海,将实干、奉献的精神植入内心深处,她说:“家里有一个小柜子,里面放着爸爸妈妈的证书。爸爸的一大摞,妈妈的一大摞。一个一个的证书和爸爸妈妈伏在案头工作的身影深深印入我的脑海,让我知道了什么最可爱、可敬的人,也让我明白了该怎么对待工作和人生。”
而韩澄的丈夫常常挂在嘴上的两句话是“人不能忘了根”“咱们是党的人”。这不是两句虚话,而是他灵魂深处的信仰。从小,父亲就跟他说“人不能忘了根”。后来,他走出了家乡,来到了部门,接受了国家的教育,他发现这个“根”不单指的是家乡,还指的是这个“国家”。“没有党和国家,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一切。”他经常对孩子说这句话。
所以,在韩澄的家里,只要是为了工作,对方再怎么忙,另一方都不会有意见,更不会阻拦。对党和国家的热爱,让他们对党员这一身份格外重视。2008年,在韩澄入党那一天,夫妻俩请知己好友好好聚了一场。就在今年的天桥区“七一”表彰大会上,韩澄获评“天桥区优秀党员”称号。这个荣誉让夫妻俩特别开心。韩澄的丈夫甚至单独把证书拿给孩子看,希望能在孩子心中洒下爱党、爱国的种子。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高三高考誓师大会上,韩澄女儿学校邀请韩澄老公在战疫一线录制了一段寄语。他在寄语里说:“我们在火神山医院救治病人,你们在为高考而努力拼搏。希望你们能珍惜这段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后能为国家做更多贡献。”短短几句朴实的话,却让孩子眼中闪现了动人的光芒。韩澄说,也许是在这种家庭氛围长大的原因,也许是受父亲的激励,女儿在居家学习期间格外刻苦,返校复课后成绩有了大幅提升。“我相信她爸爸的选择一定会正向激励她,那些话语也全都被她听进了心里。只要能影响到一个孩子,我老公的选择就是有意义的。”
坚定信念 以爱育人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
再回归到韩澄的本质工作上。二十四年来,她在教学一线的岗位上能够做到以爱育人,且始终如一。
在家访中,她发现有位女孩品学兼优却没有合适的衣服和鞋子穿,且回家后就被繁重的家务劳动拖累。了解到情况后,她每到换季时便帮女孩准备好几身衣服和鞋,悄悄交给家长。平日里家中的一些书籍也被她当做奖励送给了孩子。
有位男孩聪明伶俐却难以忍受别人的批评,生起气来的他还喜欢撕书。了解到男孩每天到校较早的情况,韩澄便早早到校,与男孩每天聊天、打扫卫生,并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肯定对方的闪光点。一段时间后,男孩的坏习惯收敛了,整个人也变得更加豁达了。
多年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韩澄都坚持家访,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心理疏导,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教学中,韩澄不做照本宣科的老师,她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方法和方式,多年来学习和实践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她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进步,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作为教研组长,她带领老师们一起开展新学习模式的研究,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总结和反思。常常加班加点地备课、研究教学策略、制作课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找到高效学习的新路子。为实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在平时的教学中,她博采众长,广泛搜集相关信息,精心组织教学材料,巧妙设计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
目前,小组合作的模式初具规模,她所教的班里,每一个孩子在经过合作讲课后,都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声音洪亮,充满自信。他们的潜在的能力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充分的挖掘,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最为突出。每天学习结束后能根据所学内容自己安排作业;期末复习能自己梳理重难点,自己出复习题。登上讲台的“小老师们”还负责给大家讲题,带领同学们一起复习。
班风的建设尤为重要,韩澄的学生们每学期轮流担任班干部,实践中学习班级管理方法,因此,个个都能自觉遵守纪律,需要的时候也能担当起管理者的角色。班级日常生活井井有序,班风积极向上。在其他学科上学生们也表现突出,受到各科老师的称赞。
因工作成绩突出,韩澄获得过不少荣誉:所教班级曾先后两次获得“济南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个人曾两次被评为“济南市优秀班主任”,荣获“天桥区优秀教师”称号,被评为“天桥区优秀班主任”,被评为“天桥区优秀党员”“天桥区教学质量先进个人”。
“今后,我将继续把对党无限忠诚的朴素情感,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化作实际行动,融入我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上,力争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每个孩子都学有所成。”韩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