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独家 | 直击 | 帮办 | 访谈 | 区域 | 社会 | 文化 | 旅游 | 投资 | 视频
鲁网 > 全景山东 > 2020专题 > 2020济南最美教师 > 教书育人楷模 > 正文

吴美

2020-09-09 15:11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努力做一名点灯的人,把孩子引进阅读的殿堂,用经典照亮孩子的一生。

  努力做一名点灯的人,把孩子引进阅读的殿堂,用经典照亮孩子的一生。——济南市莱芜区花园学校 吴美 

  她,人如其名,优雅安静,如一朵莲,静静地行走在教育的一方净土中。从教29年,从青涩到成熟,从柔弱到坚韧,历任语文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教学业务副校长等多个岗位,已把教育当成了人生。躬耕教育的田野,她真实地丰富着姓名赋予的内涵----吾“心”育人“美”,学习、积淀、践行、唤醒……切实体验到了育人之美,教书之美,成才之美,成人之美。在教育的路上,她虔诚地追寻着一场美的修行……

  与语文同行,探寻语境之美

  初为人师,她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自此开启了自我修炼模式。为了提升自己的文化视野、言语禀赋、审美旨趣、精神高度,甚至生命境界,她如饥渴的人一头扎进了教育书海中,《陶行知教育文集》《给教师的建议》等理论书籍成为她的“清醒剂”;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等名家名师前瞻的教学思想,全新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她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她不断地积累反思,并力求把这种教育教学思想在自己的教学中实践、吸收。

  1997年,双胞胎儿子出生,喜悦和劳累充溢着她的生活,琐碎的家务,繁忙的教学,让她每天都有一种达到极限的感觉。孩子刚满六个月,领导安排她为莱城区和谐教学现场会提供一节公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晚上哄着儿子入睡后,已将近十点,她才得以坐在写字台旁,翻开课本,一头埋进文本中,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推敲每句话,当一节满意的教案完成时,已是晨光熹微。讲完这节课.她累得大病一场,感冒引起的咳嗽,一个多月才好。在随后的几年里,她为省市区提供公开课近30节,累的三次失声,医生曾警告她如果再不注意,可能会永远发不出声音了。期间的辛苦不言自喻,但她的教学风格越发成熟、稳定、大气。2006年,她为山东省“语文教学生活化”课题现场会提供公开课《感动 感恩》,真实的生活再现,真挚的内心情感,触发了孩子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感动了会场听课的老师,省教研员李家栋老师给予高度评价:唯有真情最感人。她的语文课与生活的高度融合,让语文教学找到了源头活水,形成了“本真”语文教学特色。她毫无保留地将经验分享,引领老师们进行“本真语文教学”的实验,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五味真火:儿童味、生活味、书卷味、语感味、思辨味。

  对课堂教学的执着探索,让她从感性教学中学会追问与思辨,如何解读教材,如何评价一节好课,如何上好阅读课等理论与实践,让她像一粒幸福的种子,朝着专家型教师迈进。她把吸收借鉴的“体裁式解读教材法”“追问式评课法”教给老师们,让老师们找到了阅读教学的最佳路径。为培养学生的习作水平,她将阅读与表达进行有机结合,引导语文老师开展了“作文序列实验”,构建起“三段五步作文训练体系”,更好地引领师生的成长。在教学的路上,她努力做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探寻着语文境界的无穷魅力,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的绿色。

  与学生同行,共享成长之美

  教室如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曾记得那一间小小的教室里,她用丰富的课程浸润生命,让生命如花绽放。“假如我是一棵白杨,挺拔地在大地上生长,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向上!向上!向上!这蓝天上有我的方向。”在她所带的“白杨班”,这不仅是班诗,更是融入孩子内心的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品格。

  以诗教化,以美育人,诵诗成为教育孩子一条最佳途径。晨诵课上,她精心编选晨诵读本《三月的风》,开展节日诵诗、季节诵诗、生日诵诗。在此基础上,她还发掘孩子的优点,将编写的小诗即情即景送给学生,让孩子们一次次获得鼓舞和力量,在生命的拔节中诵读着、分享着、欢欣着。她利用中华传统节令,开展了二十四节气课程的研究之旅。春分赴一场与花儿的约会,读懂花的语言,寻找花的品格;芒种搓麦粒,感受丰收的喜悦与辛劳……连班里学习最吃力的邢成也写出了小诗《花开了》:今天,我在院子里玩/发现紫丁花开了/它的四个花瓣/穿着紫色的纱裙/连叶子也变得/那么绿,那么嫩/我呆呆地看着它/这紫色的,美丽的小花/想着它像桃子一样的叶子/竟大半天忘了回家……当一个孩子能够凝视一朵花的时候,他会获得心灵的慰藉和平和,他会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温暖和诗意。她创新的“班级节”, 成为学生最向往期待的仪式。“赞美节”里,找出要赞美的人;“快乐节”起源于学生读的《亲爱的笨笨猪》,学生每天寻找最快乐的事,把快乐带给别人的人;学期末的“星光节”,为一学期最具魅力的学生颁奖。在这些仪式里,孩子们找回了自信,懂得了关爱,学会了分享,开始有了“白杨参天”的梦想。践行着也收获着,她所开发的课程《节令如诗》荣获全国新教育卓越课程提名奖,所撰写的论文《吟诵节气诗词,涵养学生诗文素养》荣获莱芜市社科成果一等奖。

  为方便和家长的交流,她在博客上上传了《再教一年级的日子》《请与我同行》等40多篇文章,家长对教育的疑虑和困惑得到了及时的沟通,教育形成了合力,师生博客均被评为莱城区优秀博客。而她,也成为孩子童年那个最亲爱的人,开学第一天就哭闹不已、咬破她手的孩子谢同森,她为他写了二十多篇的成长日记;那个任性倔强的柏寒,在日记中称呼她为“小姨”;那个毕业十年后患抑郁症的小琪,在最沉沦的时候,居然想到的是她,她及时跟进,如母亲般疼惜,在一次次交流中,小琪慢慢走出来,如今成了一家宠物医院的院长……家长们不只一次地对她说,孩子们跟着您是最大的福气啊。她不敢承受这句话的分量,只是那些写满谢意的眼神,足以让她感到付出的快乐。翻开她编写的《给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成长蓝皮书,依然闪耀着人文的光芒,依稀看到她和孩子们以白杨的姿态,以参天的梦想,幸福前行的美丽风景。

  与经典同行,传承文化之美

  对人类,阅读是一种生命本体的互相映照;对教育,阅读是一种最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对生命,阅读是一条通向幸福的重要通道。她深深懂得,决定孩子生命高度和宽度的,不是成绩而是阅读,她立志要做点灯的人,用经典照亮孩子的一生。在语文教改的路上,她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以阅读教学为主, 经典诵读、名著阅读、主题阅读为辅”的“一主三辅式”阅读教学之路,将学生引入阅读的殿堂。

  为推动名著阅读,她第一时间上网查询必读书目,自费购买了100多本书籍,用最短的时间进行鲸吞阅读。为了激发师生长久的读书热情,她写下了《教师要做点灯的人》《发展多元评价,为阅读注入生命活力》《推开经典阅读这道门》等研究文章,带领语文老师探索出了系列可供操作的课型模式,用各种方法吸引孩子亲近童书,深入阅读童书。“戏读名著”“幸福的种子”“我是演说家”等活动,给语文教学增添了活力,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阅读的精神殿堂,成了孩子们神思飞扬的心灵域所。

  国学经典承载着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她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一生的幸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编写了国学诵读系列读本,研讨出有效的课堂模式和方法,总结出国学诵读“六步骤”,探索出多元评价方法。“国学诵读”成为大阅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除此之外,她将《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诵读与识字、做人相结合,开展了“善小常为”养成教育,让好习惯润泽生命,学生在举手投足间,多了一份儒雅,一份孝心。

  学校带动家庭,家庭辐射社会,她身体力行推进经典阅读。她建立了与学生、家长一起交流读书收获的博客,将她与孩子们的读书感悟、方法指导、家长的反馈意见等及时进行交流,引导每个家庭成员在阅读之旅上快乐地行走。她撰写了《给童年最温暖的陪伴》《为孩子建立起阅读的书屋》等一封封建议书,家长由十多年前的抵触转为现在的完全认同、鼎力支持。可馨的家长在班级网页上留言:“我们曾为教育孩子大伤脑筋,差点到离婚的地步,现在和孩子一起读书,让我们都找到了家的感觉。孩子不但性格开朗了,还懂事了很多,紧张的亲子关系也缓解了……”很多孩子因此爱上了写作,把自己优秀的文章整理成文集,还有的同学尝试写起了校园小说。

  与阅读的美丽邂逅,激发了她科研的热情。她所开展的课题“中小学经典阅读与书香校园的研究”荣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所撰写的《走上一条开满鲜花的路》《一主三辅式阅读教学的研究》等四篇研究报告均获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她的推动下,全校师生沉浸在书的海洋,以经典阅读为龙头的诵读实验,持续推动了学校书香校园的建设。《语言文字报》以《走上一条开满鲜花的路》为题进行了报道,她本人也因此被评为“全国语文教改实验先进个人”。如今,“每天读书半小时”,已成为花园学校的标志性符号,成为一份沉甸甸的文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校的气质,固化着花园人的精神。

  与战疫同行,滋养生命之美

  疫情是灾难,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契机。今年春天,按照“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她带领全体教师探索线上教学的有效方式,悉心设计实施“生命课程”,让3000多家庭和孩子平稳度过特殊时期,保证了线上教学的顺利进行。

  她把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贯穿始终,撰写了《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辅导报告,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了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引导孩子生命健康成长。“生命与健康”,让孩子们了解新冠病毒,牢记防范疾病的意识,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敬畏与尊重”,告诉孩子们人类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真正的主宰是大自然;“责任与担当”,让孩子们记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最可爱的人;“感恩与付出”,引领孩子了解了那些平凡无奇的普通人中,藏着太多高贵的灵魂……孩子们用心品读,用心观看,用心感悟。他们佩服最美“逆行者”,佩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孩子们也静思反省,反省如何善待生命、善待自然,万物共存,各得其所。虽然纸短,但却情长,这特别的一课必定会深刻烙进孩子们成长的记忆里,“济南报业”“济南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给予报道。

  围绕“致敬生命,感悟生命”主题,她指导各学科组长精心设计生命课程,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学习有机融合,开展“致敬最美逆行者、众志成城抗疫、地球上的灾害、宅在家里的美食、谁是真正的英雄”等项目式学习,利用“空中课堂”“空中班会”“空中诵读”“空中约定”“阅战四月”“花园学校最美少年”等栏目,引导学生从当下的疫情危机中学会审视自然、生态、社会与生命的关系,教会孩子学会敬畏、善良、责任、担当,为孩子上好人生成长课。在武汉医用物资告急时,她带头积极捐款,短短一天时间,花园学校师生共筹款10万多人民币……点滴爱心,如涓涓细流汇聚武汉!

  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精神,期待春归里,孩子们主动适应,积极面对,用心写下精彩的《我的战疫故事》,真情朗诵自己创编的战疫小诗,倾力画出一幅幅感人的抗疫作品……“待到花开时,彼此再相见,必是天天向上好少年”,她记录下疫情期间教育教学的点滴感动,汇成开学第一天的国旗下讲话《心向光明,逐梦奔跑》,这是她送给全校师生最好的鼓励!

  与青春同行,成就他人之美

  一个人可能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2007年,组织的培养与关怀,学校领导老师的信任与支持,她挑起了学校管理的担子。站在学校层面的管理,将师生带到什么高度,怎样往前走,愿不愿意和你一起向前走,成了她肩负的重任和努力的方向。在实践中,她对自己的定位就是管理即表率,管理即引领,管理即服务。2016年,在体检时查出患有乳腺肿瘤,需要尽快手术,但当时因为工作的繁忙,一直拖到暑假才做,本想利用这个机会好好休养,但假前新生招生、教师调整等繁重的工作无法推脱掉,时值二胎生育高峰,仅五年级级部就有9个老师先后待产,师资紧张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当时的她病情尚未痊愈,只休了不到两周就上班了。行动是最好的感召,老师们被她的坚持感动着,有的主动承担了两个班的语文课,有的还未休完产假就到校上班,有的坚持到上医院生产的那一天……最终实现了无缝衔接,眼看崩溃的局面终于得以正常运转,在她的带动下,全体老师齐心协力走过了那段最难的日子。

  由于多次主持课题研究,她深深意识到,只有依靠教科研,才能让教师摆脱职业的倦怠感。为引领教师发展,2013年,她大胆实施了“一拖三CBA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推动名师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组课堂研讨,开设教师成长论坛,主导举办了“把世界带进教室”等教师读书演讲比赛,她本人在教学管理方面做了《匠心躬耕,诗心生活》等10余场报告,有效引领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莱城区举办的12届“学习 成长”读书汇报中,她所指导的参赛教师全部荣获一等奖;她所指导的韩文娟、马秀花等老师荣获全国、省优质课一等奖……

  在她的带动下,青年教师得以展翅飞翔,教育生命如花绽放。她主导编写的《诗韵书香溢花园》《有你的花园》等近10本文集,用心记录花园教师成长的轨迹,逐渐形成了一种书香诗意、博学儒雅的花园气质。学校以其前瞻的课改理念,丰厚的课改成果,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学校”“全国语文教改示范学校”“山东省春秋讲堂”“济南市传统文化诵读基地”“莱芜市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诗意地栖居在美丽的花园学校,她像蝴蝶一样生活,像蜜蜂一样工作。从教至今,一路收获,是莱芜区第十四届党代表,先后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先进个人、语文教改先进个人;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创新教师、教科研及教学工作、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主持了“经典阅读与书香校园建设的研究”“阅读经典与评价”等近10项省市区重点课题的研究,撰写了《风拂过青草的背》《丝语》《给孩子创造一个完美的教室》《那一季》等30多万字文集。她用一颗虔诚的心,守望教育,匠心躬耕,把每一个教育的日子都过成了一首诗……就让岁月见证,她会一如既往,用爱心、智慧与激情书写教育人的美丽篇章!


责任编辑:编辑值班2
分享到:
新闻关键词:
孩子;阅读
./W0202009096067643019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