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泉边话红楼》元春29 破解灯谜诗,洞悉群芳人生悲剧

2022-08-27 19:40:13 来源:鲁网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
打印

  作者:柳延秀

  《红楼梦》问世以来,宝琴灯谜《怀古绝句》一直被人津津乐道,众说纷纭。其实这十首绝句,是一篇“生死簿”,是宝琴进大观园后,为将死的大观园女儿们做的哀歌。

  顾名思义,“怀”,怀念;“古”,古人,不单单指古迹;“绝”,绝世,诀别。“怀古”,怀念千古之人;绝句,绝世的诗句;“灯谜”,人生之灯谜。宝琴入大观园后,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相续死亡,这些人都曾经与宝琴朝夕相处,是亲眼目睹过活生生的生命,十首灯谜是对亡人的悼念,与咏红梅花一脉相通、延续发展。

图片1

  一、第五首《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尽风流号,惹出纷纷口舌多。

  谜底:俗物,栁絮;人物,元春。

  译文:知了在夏季的聒噪转眼过去了,季节转换匆匆;大运河隋堤的杨柳现在怎么样了?只因柳絮在空中随风飞扬,而成为著名一景,引得众多文人学士、才子佳人前来“空缱绻,说风流”。

  元春的原型年妃,年氏兄妹,曾经风光无限,恬噪一时,但转眼风光不再;只因过度张扬,惹出过多的口舌是非。

  二、第九首《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贱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1.小红,《西厢记》中为莺莺小姐牵线成媒的红娘。 

  谜底:俗物,灯笼;人物,尤二姐。

  译文:红红的灯笼,往往都是纸糊的,用竹篾做框架,十分轻巧;编制过程中,要掖、要拽、要压、要“强撮成”。红红的灯笼,时常由夫人吊在手中;既然已经在手,就要彼此同行。

  尤二姐婚姻大事,没有明媒正娶,而是由贾蓉等私掖偷携强撮成。命运拿捏在王熙凤手里,既然和贾琏勾引到了一起,只有硬着头皮同行。蒲东寺,是《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相会相恋的地方,张崔二人背着老夫人,私定终身。尤二姐与崔莺莺在婚姻上,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图片2

  三、第十首《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谜底:俗物,莲;人物,尤三姐。

  译文:莲叶多与柳树相伴,依水而生;荷塘月色自古是最美的景色,“婵娟”即月亮,莲叶为圆形,和月亮形状相似,相映成趣。中秋团圆时分,不要再想春天的花香了;西风一吹,花落、叶也落,再要相见,只有明年。

  《牡丹亭》的杜丽娘因渴望爱情而病死,死后其父为其建造了梅花观,梅花观是杜丽娘灵魂的居住地,她的梦中情人是柳梦梅,二人在此结为夫妻,梦中团圆。尤三姐的梦中情人是柳湘莲,他们也想花好月圆,但因一场误会,一个殉情而死,一个为情出家;二人假如要想破镜重圆,只有等西风西去,在来年的春风里寻找了。尤三姐的爱情与杜丽娘有一些相似的地方。 

  四、李纨与宝钗的争论

  看完宝琴的十首灯谜,宝钗对后两首表示反对,理由是“前八首都是史鉴上有据的;后二首却无考,我们也不大懂得”,不如另作两首为是。尤二姐、尤三姐两姊妹不是大观园正式成员,她们的婚恋也与封建传统观念相违背,作者安排宝钗反对,有一定的道理。

  针对异议,黛玉、探春、李纨则坚决反对,特别是李纨说了一大堆理由,原文:“这两件事虽无考,古往今来,以讹传讹,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这古迹来以愚人。比如那年上京的时节,单是关夫子的坟,倒见了三四处。关夫子一生事业,皆是有据的,如何又有许多的坟?自然是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只怕从这敬爱上穿凿出来,也是有的......如今这两首虽无考,凡说书唱戏,甚至于求的签上皆有注批,老小男女,俗语口头,人人皆知皆说的。”

  看,李纨以古人的坟为例进行辩论,着实让人好笑。试想她为什么不用其它东西论证,偏偏用古人的坟来辩论呢?并且说,修坟是因为后来人敬爱他生前为人。尤氏姐妹死后,书中和脂批都有人们“敬爱他生前为人”的描写;更有意思的是,在李纨的言论边有【庚辰夹批:“此为三染无痕也,妙极!天花无缝之文。】所谓“三染法”,是画家的一种绘画方法,通过几次染色,仿佛用了隐身术似的,将先前的画笔隐藏不见,即使有人偶而发现,也感觉不到了。

  脂批的“三染无痕”和“天花无缝”告诉人们,这里隐藏了一个东西,这个东西象画笔一样,是已经存在了的,但处理后又很难发现。那到底隐藏了什么东西呢?综合分析,只能是十首灯谜的俗物谜底后面,还隐藏了一个谜底,这个谜底就是所谓的坟头—古人。这样,作者对于十首灯谜,不是没告诉谜底,而是用另外的方式告诉了读者。

图片3

  回到猜谜活动中,大观园女儿们写诗制谜,兴致勃勃,有说有笑。可是谁也不会想到,在这背后,作者已通过宝琴的灯谜,为她们绘就了一幅昏惨惨的图画,预示着这一家族无可挽回地走向没落衰亡;这样,自然书中人谁也不会猜出来真正的谜底。正所谓“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

  作为俗物的灯谜,可能一谜多底,无论猜得对、猜得错,没有多大意义;但作为人生之灯谜、佛家之灯谜、坟头之灯谜,答案是唯一的,每个灯谜,通过俗物谜底,指向一个、而且是唯一的鲜活生命,这才是真正的“谜底”。

责任编辑:殷会丽